百词典

《阅城壁》

时间: 2025-04-26 03:46:56

诗句

内江外海四周围,正是绸缪户牖时。

北瞰登莱山不碍,东渐倭丽汛难期。

未须鹞鹢增威势,已觉狂鼯受指麾。

敢谓虚名弹压得,多应一念老天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6

原文展示

吴潜的《阅城壁》

内江外海四周围,正是绸缪户牖时。
北瞰登莱山不碍,东渐倭丽汛难期。
未须鹞鹢增威势,已觉狂鼯受指麾。
敢谓虚名弹压得,多应一念老天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墙上俯瞰城市的情景。四周被江河海洋环绕,正是装饰窗户的时候。向北可以看到登莱山,毫不妨碍视线;向东则是倭丽的潮水,难以把握。并不需要鹞鹰和雉鸡来增强威势,已经感觉到狂妄的鼯鼠在指挥。我敢说这些虚名并不能压制人们的心声,这些事物都应当是上天明了的。

注释

  • 绸缪:装饰、装点。
  • 户牖:门窗。
  • 鹞鹢:指猛禽类,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
  • 狂鼯:指飞行的鼯鼠,借指狂妄的人。
  • 虚名:指空洞的名声或名义。
  • 老天:上天、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环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与外敌对峙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城市景象的描绘,抒发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阅城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以城市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首句“内江外海四周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观,江河与海洋的环绕,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包围感。同时,诗人在描绘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北瞰登莱山不碍”,说明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从容与自信;而“东渐倭丽汛难期”则暗示着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展现了诗人对周边局势的敏锐观察。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世俗名声的虚幻。

整首诗在描写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看淡与对自然的欣赏,值得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江外海四周围:描绘城市被江河海洋环绕的壮丽景象。
  2. 正是绸缪户牖时:暗示此时正是装饰美化的时候。
  3. 北瞰登莱山不碍:北边的登莱山并不妨碍视线,表达一种宽广的胸怀。
  4. 东渐倭丽汛难期:东边的潮水变化无常,暗示外界的不安定。
  5. 未须鹞鹢增威势:不需要猛禽来增强威势,表明内心的自信。
  6. 已觉狂鼯受指麾:已经感到狂妄的鼯鼠在指挥,暗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7. 敢谓虚名弹压得:敢说空洞的名声无法压制人心。
  8. 多应一念老天知:一切都应由上天来理解,表达一种命运的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鹞鹢和狂鼯用作比喻,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然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与超然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河海洋:象征自然的浩瀚与包容。
  • 登莱山:代表着稳重、坚固的力量。
  • 鹞鹢:象征外部威胁与强大的力量。
  • 狂鼯:象征着社会中狂妄自大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绸缪”指什么? A. 装饰
    B. 破坏
    C. 结束
    D. 开始

  2.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A. 重视
    B. 看淡
    C. 崇拜
    D. 无所谓

  3. “北瞰登莱山不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焦虑
    C. 悲伤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吴潜的作品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放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许子礼 觅梅 上饶方君小粹官而不婚宦居偏户间静无官宦之 次苏守朱新仲舍人留会稽之行韵 参云亭晚坐 送晁恭道侍郎守临川 春日二首 其一 食牛尾狸 明秀堂松 食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不上不下 公才公望 肺肝如见 包含嗷的词语有哪些 辱门败户 抔土巨壑 口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矛字旁的字 假候 好还 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迎战 可虑 西字头的字 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桃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