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7:56
江城梅花引
作者:易顺鼎
筝篷殢雨夜萧萧。
带归潮。送兰桡。
一角红楼,吹断紫云箫。
绣被焚香心事懒,
愁不语,剪春灯,梦影飘。
知侬魂从何处销。
吟鸾天际招。
恨也恨也眉间恨,
付与谁描。
长使相思,短是可怜宵。
自别江南才几日,
春又到,水边亭,花外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筝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凄凉,潮水带来了归来的船只,兰桡轻轻送行。在一处红楼的角落,悠扬的箫声吹断了紫云的宁静。绣被中焚香,但心中却懒于诉说烦恼,愁绪无言,剪断春灯,梦中的影子轻轻飘散。诗人感叹,知晓你的魂魄从何处飘散?在天际吟唱的鸾声引来思念的召唤。眉间的恨意,究竟要向谁倾诉?长久的思念,短暂的可怜夜晚,在别离江南不过几日,春天又重新来到,水边的亭子,花外的桥梁。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著称,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情,情感细腻,容易引起共鸣。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离开江南后,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春天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流离的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江城梅花引》是易顺鼎的一首优秀词作,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融合了个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篇的“筝篷殢雨夜萧萧”,既点明了时空背景,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诗中不断出现的水、花、灯等意象,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对过去的追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恨也恨也眉间恨,付与谁描”,这一句浓缩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恨意难以倾诉,唯有在心中积聚。全诗的结尾,提到“水边亭,花外桥”,给人以希望的感觉,似乎在暗示即使离别,春天依旧会来,生活依然在继续。
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带给读者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诗词测试:
“筝篷殢雨夜萧萧”中“殢”的意思是:
A. 被困
B. 受到影响
C. 受到伤害
D. 沉醉
“恨也恨也眉间恨”中“眉间恨”指的是:
A. 眉毛之间的愤怒
B. 心中无奈的思念
C. 眉间的忧虑
D. 眉头的烦恼
诗中的“水边亭,花外桥”象征着:
A. 离别之痛
B. 对未来的希望
C. 思念的无奈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