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8:08
江城梅花引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夕阳都在小楼西。
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
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马嘶。
路还迷。
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
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
花落后,怕重游,
旧径非。
夕阳西下,照在小楼的西边。
更靠近桥的西边,更靠近湖的西边。
湖外的青山,晚霞映照下显得低沉。
春天即将结束,人又离去,愁苦的我独自一人,
拉起窗帘,静静地听马的嘶鸣。
马的嘶鸣声回荡着,
让我迷失了方向。
柳树依稀在堤边,竹子在篱笆旁。
鞭声响起,但不及那扇红色的双扉。
更何况那些行云,伴着雨水变成了新泥。
且停下脚步,花儿还未凋落,
等到花落时,怕是再也不愿重游,
那条旧径已不再是从前。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马嘶”与“柳几堤,竹几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情景,易引起人们对离别与思乡的共鸣。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见长,多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作品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个人孤独的情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诗人个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思乡与忧愁的氛围。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情感细腻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夕阳、山色、马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对离别的愁苦。开头几句“夕阳都在小楼西”,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即将消逝的美好。接下来的“春又阑删人又去”,则直接将自然变化与人事变迁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之感。
在意象的呈现上,诗人通过“柳几堤”、“竹几篱”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柔弱与无奈。而“马嘶”这一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整体上,诗的意境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以及对离别的愁苦。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终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现实。
诗词测试:
诗中“夕阳都在小楼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马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中“柳几堤,竹几篱”描绘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