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43
雨声飕飕催早寒,岁暮穷阴耿未已。
燕山雪花大如席,寒刮肌肤北风利。
群胡归来血洗箭,阵前部曲终日死。
漫漫胡天叫不闻,日夜更望官军至。
雨声呼啸,催促着寒意的来临,岁末的阴霾依旧未散去。
燕山上的雪花大得如同席子,寒风刺骨,刮在肌肤上极为锋利。
敌人归来,箭矢沾满鲜血,我方的士兵在阵前整日战斗至死。
漫漫的胡地传来叫声却听不见,日夜盼望官军能够赶到。
作者介绍:李纲,字廷美,号渔洋,宋代著名词人和政治家,以其忠诚和直言不讳而闻名。他的诗词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李纲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作反映了北方民族入侵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民众苦难。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严寒的冬天和战斗的惨烈,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胡笳十八拍》第十六拍通过描绘北方的寒冷与战斗的惨烈,展现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开头的“雨声飕飕”与“岁暮穷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战争的来临。接着,描写燕山的雪花如席般厚重,寒风刺骨,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人们生存的艰难。尤其是“群胡归来血洗箭”,将战斗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出敌人对我方的威胁与我军的牺牲。
最后一句“日夜更望官军至”,表达了士兵们对救援的渴望与无奈,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哀与无助。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战争场景的写照,也是一种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反思。李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国家在战乱中所经历的苦难,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壮烈的钦佩,以及对无辜伤亡的哀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燕山”是指哪个地区?
诗句“日夜更望官军至”表达了什么情感?
“雨声飕飕”中的“飕飕”是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