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2:14
菜 其二
邵宝 〔明代〕
此根真可咬,不用问康侯。
鼎鼐非君事,徒能白相头。
这根菜真是可以咬的,不用去问康侯(指名贵的食材)。
鼎和鼐(古代的炊具)不是你所关心的,徒然让人白白地看你一头。
邵宝,明代诗人,处于明末的动荡时期,常以平民的视角观察社会,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与人情世故。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善于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本诗创作于明代,那个时期经济逐渐繁荣,饮食文化也随之兴盛。诗中通过对食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奢华饮食文化的隐微批判。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平常的菜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用“此根真可咬”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诗的主题,强调了寻常食材的实用性与美味,暗示着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接着“无需问康侯”,则是对奢华饮食的讽刺,表明不必追求那种名贵的食材,因为平常的菜根足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后两句“鼎鼐非君事,徒能白相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对物质享受的无谓追求。鼎和鼐被视为高贵的象征,但诗人认为这些非他所关心的事,真正重要的是对生活本质的理解,而非表面的繁华。整首诗体现出诗人对平常生活的热爱与对奢侈生活的鄙视,折射出一种追求内在价值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平常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奢华享受的批判。通过简单的食材,诗人传达出深层的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真实。
“此根真可咬”中“根”指的是什么?
A. 树根
B. 菜根
C. 生活的基础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康侯”象征什么?
A. 名贵的食材
B. 普通的生活
C. 平民的智慧
D. 乡村的风景
“鼎鼐非君事”意图表达什么?
A. 关注奢华
B. 反对奢侈
C. 追求高贵
D. 赞美繁华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邵宝的诗从平凡的食材出发,着重展现对日常生活的珍视;而李白则是通过饮酒来表现对人生的豪情与洒脱。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