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28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28
(原文内容如上)
齐王的使者问赵威后,是否一切安好。书信尚未送达,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的收成还好吧?人民安康吗?国君也安好吧?”使者不回答,心想:“我奉命来问威后,为什么要先问收成和人民,而不先问国君?难道是贬低平民而抬高国君吗?”威后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丰收,何以有人民?如果没有人民,何以有君王?所以问收成而不问君王,岂不是舍本逐末吗?”然后她接着问:“齐国有个隐士叫钟离子,他安好吗?”他说:“有粮的人吃,有衣的人穿,没有粮的人也吃,有衣的人也穿。”这位隐士是帮助国君养活人民的,为什么至今没有被重用呢?接着问:“叶阳子安好吗?”他关心鳏寡孤独,救助困苦和贫弱,是帮助国君安抚人民的,为什么至今没有被重用呢?再问:“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安好吗?”她终身不嫁,以养父母。这些都是恪守孝道的人,为什么至今没有朝见国君呢?这两位士人没有被重用,一个女子不朝见,国君又如何治理齐国,安抚万民呢?于陵子仲还在吗?他说:“他上不臣于国君,下不治理家务,中不向诸侯索取交情。”这是出于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至今没有被杀呢?
《赵威后问齐使》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与责任,反映了先秦时期对士人及隐士的重视。赵威后的提问不仅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心,也反映出她对齐国政局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士人的询问,表达了对有德之士的重视,反映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威后将国家的富强与民众的安康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应有的治国理念。
诗中使者的沉默与威后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对权威的质疑与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使者的困惑和威后的回答不仅是对齐国未来的思考,也是对当时政治体制的反思。尤其是提到的隐士与女子,象征着在传统社会中被忽视的声音,他们的存在与价值不应被忽略。总的来看,此诗通过生动的对话,深刻探讨了权力、责任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