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54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
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
”曰:“在寝。
”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
”又酌曰:“调饮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
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
尔饮旷,何也?
”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太师也。
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
”曰:“调也,君之亵臣也。
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尔饮,何也?
”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杜蒉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54
《杜蒉扬觯》原文如下: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杜蒉得知悼子的去世,但尚未安葬,平公正在饮酒,师旷和李调在旁侍奉,敲打着钟鼓。杜蒉从外面走来,听见钟声,就问:“安在?”侍者答:“在寝室。”杜蒉走进寝室,走上阶梯,举杯说:“师旷喝这个!”又举杯说:“李调喝这个!”再举杯,坐在堂上北面饮酒。然后他走出寝室。平公呼唤他进来,说:“蒉!以前你的心或许对我开放,所以我才不与你言语。你为什么要喝师旷的酒?”杜蒉回答:“因为子卯不快乐,我知道悼子在堂,这样一来,师旷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师旷是太师,不以诏令,所以我才喝他的酒。你为什么喝李调的酒?”杜蒉说:“因为调是君之亵臣,因一餐一饮而忘却君主的疾苦,所以我喝他的酒。你为什么喝的酒?”杜蒉回答:“因为我是宰夫,不是刀匕相共,又敢与他知防,故而喝他的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请你喝我的酒。”杜蒉洗杯扬觯,平公对侍者说:“如果我死了,必定不要废弃这个爵位!”直到现在,既然已经献酒,便称之为杜举。
《杜蒉扬觯》是先秦时期的作品,虽然作者不详,但反映出当时的礼仪与文化。
诗歌的创作背景涉及春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主要表达了对悼子的哀悼以及对友人的敬意。
《杜蒉扬觯》通过一个饮酒的场景,展示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礼节,表现出对已故者的哀悼和对在世者的尊重。全诗以杜蒉的举杯饮酒为主线,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社交场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在饮酒过程中,杜蒉不仅表达了对师旷的敬重,也通过与李调的互动揭示了对君主的忠诚与对臣子的反思。这种饮酒的方式不仅是酒宴的表象,更是礼仪与情感的交融,反映出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古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情、忠诚和礼仪的重视,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秩序的遵循。
杜蒉为何喝师旷的酒?
平公对杜蒉的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