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0:22
采桑子·山侗舍俗投玄趣
作者: 马钰 〔元代〕
山侗舍俗投玄趣,
结正良因。
深谢师真。
便做逍遥自在人。
我今誓不东归去,
死在西秦。
骸骨虽尘,
不与儿孙葬海滨。
在山中侗族的住所,抛弃世俗,追求玄妙的趣味,
我与正直的因缘结下深厚的情谊。
由衷地感谢我的师父,
自此我便做个逍遥自在的人。
我现在发誓不再东归,
宁愿死在西秦。
即使我的骸骨化为尘埃,
也不愿与儿孙葬在海边。
诗中提到的“逍遥”一词,常与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人应当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生活;而“东归”则可能暗指对往日生活的告别,表达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马钰,元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洒脱、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世俗的抗争。
《采桑子·山侗舍俗投玄趣》写于马钰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理念,反映出对时代的反思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描绘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脱离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哲理。诗的开头,诗人以“山侗舍俗投玄趣”点明了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对世俗的抛弃,接着“结正良因”则传达了对师父的感激,显示出他崇高的情感和追求。全诗的情感基调由此展开,诗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宣称自己要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誓言不再回到东边的世俗中去,宁愿死在西秦,体现出他对理想与自由的执着追求。
“骸骨虽尘,不与儿孙葬海滨”,这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坚定信念与对世俗观念的彻底拒绝。此诗不仅反映了马钰的个性,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抗拒和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个体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内心真实的情感。
诗中“山侗舍俗”的意思是什么?
A. 住在城市
B. 住在山中抛弃世俗
C. 住在海边
诗人誓言不再东归去,这代表了什么?
A. 对故乡的留恋
B. 对过去生活的拒绝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骸骨虽尘”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态度是?
A. 恐惧
B. 超然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