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20
清晨上鲸山,言访凰仙寺。山行未及半,泉声淙然至。
仰见瀑流悬,十丈乃及地。入寺寻水源,岩嵁倚幽邃。
下注百尺潭,上出层峦翠。荡漾忽随风,虬姿生百媚。
羁勒脱悬崖,决骤如奔骥。如组复如琴,孰驭六龙辔。
雾雨尽濛濛,殷雷魄为悸。不谓耳目间,觏此发皇异。
忆昔乐城游,悬流近城治。日夕出衙斋,清游极恣肆。
选胜到龙湫,空奇绝思议。诡谲罗万状,下笔不能记。
梅雨访深潭,曾亦豪情寄。石门扁舟过,登临失交臂。
平生未始游,庐山空梦寐。今兹尘外逢,那复意中事。
自叹拘墟人,苦为尘俗累。咫尺不相知,能无山灵愧。
书此志吾过,感喟未能置。峭壁列森森,待补摩崖字。
清晨,我登上鲸山,准备去拜访凰仙寺。行走在山中未走到一半,就听见泉水潺潺的声音。抬头看到瀑布悬挂,落差十丈直达地面。进入寺庙寻找水源,岩石边缘幽暗深邃。瀑布流入百尺深潭,潭水从层峦翠绿中涌出。水面随风荡漾,水流如蜿蜒的龙,生出万般姿态。水流在悬崖边缘翻滚,急速如奔腾的骏马。水声如琴声,谁能驾驭这六条龙的缰绳?迷雾和细雨缭绕,雷声让人心悸。没想到耳边目睹的,却是如此奇异的景象。想起昔日游览乐城,瀑布近在城市之旁。日夕出门游玩,尽情享受清闲时光。选择胜地到龙湫,空中奇景让人惊叹。奇异的形状千变万化,笔者无法一一记下。梅雨时节探访深潭,曾在此寄托豪情。坐小舟经过石门,登高远望却失去交臂。平生从未游览过庐山,心中空有梦寐。今朝在尘世之外再次相逢,何必再提心中事。自叹身为平凡人,苦于世俗的束缚。近在咫尺却不知,怎能不让山灵感到惭愧。写下此文以志我的过错,感慨却无处寄托。峭壁高耸如林,待我来补写摩崖石刻的字。
刘绍宽(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人文关怀。
《鲸山观瀑》创作于刘绍宽游览鲸山的途中,表达了他对美丽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尘世的无奈。
《鲸山观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鲸山及瀑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山中泉水的悦耳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仰望悬挂于高空的瀑布,感受到其壮丽的气势,呼应了“仰见瀑流悬,十丈乃及地”的豪情。
在诗的中段,诗人进一步探寻瀑布的源头,表现出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诗中“荡漾忽随风,虬姿生百媚”生动地描绘出水流在风中舞动的美丽姿态,宛如仙女下凡,令人陶醉。通过比喻与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与灵性,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与魅力。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回忆往昔的游历,对比当年与现今的不同,流露出一丝惆怅与感慨。诗人在庐山的梦寐与鲸山的现实交织,展现了他对自由与世俗的反思。最后一句“峭壁列森森,待补摩崖字”更是点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竟之事的遗憾,充满哲理的思索。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壮观的瀑布景象,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清晨上鲸山,言访凰仙寺。”
描述诗人在清晨登上鲸山,计划拜访凰仙寺,设定了诗的地点和时间。
“山行未及半,泉声淙然至。”
诗人走在山中,尚未走到一半,便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仰见瀑流悬,十丈乃及地。”
诗人仰头看到高悬的瀑布,形容其高达十丈,展示出壮丽的景象。
“入寺寻水源,岩嵁倚幽邃。”
进入寺庙寻找水源,岩石峭壁幽暗深邃,营造出神秘氛围。
“下注百尺潭,上出层峦翠。”
瀑布流入百尺深潭,潭水从翠绿的山峦中涌出,描绘出自然的层次感。
“荡漾忽随风,虬姿生百媚。”
水面随风荡漾,水流呈现出如龙般的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羁勒脱悬崖,决骤如奔骥。”
水流在悬崖边缘翻滚,急速如奔腾的骏马,体现出瀑布的力量与速度。
“如组复如琴,孰驭六龙辔。”
水声如琴声,形象生动,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然而这种自然的力量又是谁能驾驭的呢?
“雾雨尽濛濛,殷雷魄为悸。”
迷雾和细雨弥漫,雷声让人心悸,增强了神秘感和紧张感。
“不谓耳目间,觏此发皇异。”
没想到亲眼目睹的竟是如此不同寻常的景象,带有惊讶之情。
“忆昔乐城游,悬流近城治。”
想起过去在乐城游玩的经历,瀑布近在城市之旁,产生了对比。
“日夕出衙斋,清游极恣肆。”
诗人过去常常在日落时分出门游玩,表现出那时的无拘无束。
“选胜到龙湫,空奇绝思议。”
选择到龙湫游览,感受到那些奇妙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诡谲罗万状,下笔不能记。”
瀑布的形状多变,写下来却难以尽言,体现了自然的复杂与神秘。
“梅雨访深潭,曾亦豪情寄。”
在梅雨季节探访深潭,曾在此寄托豪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石门扁舟过,登临失交臂。”
坐小舟经过石门,登山远望却失去交臂,流露出一丝遗憾。
“平生未始游,庐山空梦寐。”
诗人一生未曾游览庐山,心中只有梦寐以求的向往。
“今兹尘外逢,那复意中事。”
今日在尘世之外再次相逢,何必再提心中事,表现出对世俗的淡然。
“自叹拘墟人,苦为尘俗累。”
自我感叹身为平凡人,苦于世俗的束缚,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
“咫尺不相知,能无山灵愧。”
明明近在咫尺却不相知,怎能不让山灵感到惭愧,表现出人与自然的隔阂。
“书此志吾过,感喟未能置。”
写下这首诗以志自己的过错,感慨却无处寄托,流露出内心的无奈。
“峭壁列森森,待补摩崖字。”
峭壁如林高耸,等待我来补写摩崖的字,象征着对未竟之事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既表现出对壮丽山水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反思自身处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矛盾关系,富有哲理深度。
诗人在哪个山上观瀑?
诗中“十丈乃及地”是形容什么?
诗人感叹“自叹拘墟人”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