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胡季昭》

时间: 2025-04-30 05:12:47

诗句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2:47

原文展示:

挽胡季昭
李庭芝 〔宋代〕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孟月,玉树李花盛开,我接到你的讣告,心中感到无比悲痛。只希望我们能够同埋一处,不愿你孤独地在异乡安眠。没想到你去世后,才收到你音讯,转眼间已如梦幻。想让宁越的水流淌,遗憾却无法识别那红色的云彩。

注释:

  • 玉李:一种李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讣闻:丧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 同气骨:同宗同族,指有亲缘关系。
  • 异乡坟:指葬在异地的坟墓。
  • 鳞音:指音信,音信如鱼鳞般细碎。
  • 蝶梦:比喻梦境,象征虚幻。
  • 宁越水:指宁越地区的水,象征思念之情。
  • 朱云:比喻红霞,象征美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庭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胡季昭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逝者的追思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挽胡季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与惋惜。开篇“玉李当春孟”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春天通常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然而在这美好的时节,作者却接到了朋友的讣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同气骨”,体现了作者与胡季昭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现出对友人去世的无奈和悲痛。

接下来的“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则表现了对音信的惋惜,仿佛一切都是梦幻,不真实的。最后两句“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更是将思念与遗憾交织在一起,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无尽的怀念,而“朱云”则暗指美好的回忆和希望,却又难以再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李当春孟:开篇描绘春天美丽的场景,暗示生命的复苏。
  2. 公书以讣闻:接到讣告,带出诗人内心的震惊与悲痛。
  3. 但期同气骨:渴望能与逝者同葬,体现深厚的友情。
  4. 不作异乡坟:不愿亲友孤独地埋葬在异乡。
  5. 岂料鳞音后:没想到收到音信已是事后。
  6. 俄传蝶梦云:音信如梦,暗示虚幻的感觉。
  7. 想教宁越水:希望宁越的水流淌,传达思念。
  8. 恨不识朱云:对美好记忆的遗憾,无法再见。

修辞手法:

  • 比喻:“鳞音”与“蝶梦”构成了对音信和梦境的比喻,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严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与哀悼展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玉李: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 异乡坟:代表对逝者的不舍与惋惜。
  • 宁越水:象征思念与牵挂。
  • 朱云:寓意美好的回忆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李”指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花
    C. 一种山
    D. 一种树

  2. 诗中提到的“鳞音”是指什么?
    A. 鱼的声音
    B. 音信
    C. 鸟鸣
    D. 诗歌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庭芝的《挽胡季昭》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家庭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洪阳洞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送赵德庄右司赴江东漕八首 其三 郡圃上已二首 夜坐 和徐慎侯 社日风雨病酒 第一山 次韵友人生日 绝句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垂头铩羽 示字旁的字 闭治 蛇入鼠出 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人间天堂 谫愚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扯扯拽拽 过门不入 食案方丈 云集景附 鳥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