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47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烛花红夜阑共语。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
塞鸿归过来又去。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这首诗描绘了南北相逢时的情景,借此询问历史与时事的变迁。蜡烛下,夜色深沉,与友人共话往事。对六朝的兴衰感到惆怅,只能倚靠着高大的树木,目光遥望故乡,梦中迷失在雁阵飞过的水边。旧友如同稀疏的梅花,音信不多。北归的大雁来去匆匆。正值春天浓郁的时节,依旧在天涯漂泊,心中满是伤感,望着远方,细雨朦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称。其诗风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人、故乡的思念,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却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漂泊的孤独。
《三登乐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南北相逢的场景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古今变化的思考。蜡烛下的对话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深刻,烛花红的象征与夜阑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浓烈。诗人在面对历史的兴衰变化时,感到无奈与惆怅,六朝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高大的树木陪伴着他,似乎在述说着时间的流逝。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古人常用雁作为思乡的意象,诗人在这里借雁浦来传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渴望。接下来的“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则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疏离感的无奈,古人常以梅花象征高洁与孤独,诗人在此处使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后,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依旧在旅途中,感受到浓郁的春意,却又在细雨中流露出无限的伤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统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诗人通过相逢的场合,询问历史的变化,体现了对历史的关注。
烛花红夜阑共语。
在烛光下,夜色深沉,与友人倾诉往事,情感融洽而深邃。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对于六朝的历史感到惆怅,借助高树来表达孤独与思考。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目光所及之处是故乡,梦中却迷失在水边,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
旧友音信稀少,梅花的稀疏映射出情感的疏离。
塞鸿归过来又去。
北归的鸿雁来去匆匆,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春天的气息浓郁,但诗人依然在远方漂泊,表现出无奈。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在细雨中,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愈发深切,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南北相逢为起点,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故乡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目断帝乡”中的“目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淡烟细雨”来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