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登乐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0:33:47

诗句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烛花红、夜阑共语。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

塞鸿归、过来又去。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47

原文展示: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烛花红夜阑共语。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
塞鸿归过来又去。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北相逢时的情景,借此询问历史与时事的变迁。蜡烛下,夜色深沉,与友人共话往事。对六朝的兴衰感到惆怅,只能倚靠着高大的树木,目光遥望故乡,梦中迷失在雁阵飞过的水边。旧友如同稀疏的梅花,音信不多。北归的大雁来去匆匆。正值春天浓郁的时节,依旧在天涯漂泊,心中满是伤感,望着远方,细雨朦胧。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借问:再一次询问。
  • 齐楚:指古代的齐国与楚国,象征历史的变迁。
  • 烛花:蜡烛的火焰。
  • 六朝:指中国六朝时期(220年-589年)的兴衰。
  • 目断:目光所及的地方断绝了。
  • 帝乡:故乡,指代帝王之乡。
  • 雁浦:代表水边的地方,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
  • 疏梅驿断:梅花稀疏,驿站断绝,象征友人音信稀少。

典故解析:

  • 六朝兴废: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兴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 塞鸿:表达了迁徙与离别的主题,鸿雁常被用来象征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称。其诗风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人、故乡的思念,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却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漂泊的孤独。

诗歌鉴赏:

《三登乐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南北相逢的场景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古今变化的思考。蜡烛下的对话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深刻,烛花红的象征与夜阑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浓烈。诗人在面对历史的兴衰变化时,感到无奈与惆怅,六朝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高大的树木陪伴着他,似乎在述说着时间的流逝。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古人常用雁作为思乡的意象,诗人在这里借雁浦来传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渴望。接下来的“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则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疏离感的无奈,古人常以梅花象征高洁与孤独,诗人在此处使用,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后,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依旧在旅途中,感受到浓郁的春意,却又在细雨中流露出无限的伤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统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诗人通过相逢的场合,询问历史的变化,体现了对历史的关注。

  2. 烛花红夜阑共语。
    在烛光下,夜色深沉,与友人倾诉往事,情感融洽而深邃。

  3.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对于六朝的历史感到惆怅,借助高树来表达孤独与思考。

  4.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目光所及之处是故乡,梦中却迷失在水边,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5.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
    旧友音信稀少,梅花的稀疏映射出情感的疏离。

  6. 塞鸿归过来又去。
    北归的鸿雁来去匆匆,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7. 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春天的气息浓郁,但诗人依然在远方漂泊,表现出无奈。

  8.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在细雨中,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愈发深切,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烛花”比喻夜晚的温暖与亲密。
  • 拟人:将梅花与友人的音信相提并论,赋予物象以人情。
  • 对仗:如“目断帝乡,梦迷雁浦”,对比清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南北相逢为起点,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故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花:象征温暖和亲密的交流。
  • 六朝:历史的兴废,反映时间的流逝。
  • 高树:象征孤独与思考的寄托。
  • 雁浦:水边的意象,代表思乡与离别。
  • :象征高洁、孤独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先秦
    • B. 汉代
    • C. 三国到南北朝
    • D. 唐代
  2. “目断帝乡”中的“目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快乐
    • D. 冷漠
  3. 诗人通过“淡烟细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伤感
    • C. 紧张
    • D. 悠闲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探讨了历史与思念。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三聘的《三登乐》: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而陈三聘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范干招兄显道 王季海丞相挽辞 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一 吴明可阁学挽辞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五 显仁皇太后挽辞 其一 椒盘得多字 次韵孙季和东湖二诗 其二 次韵皇孙所和二诗 其一 次韵姚令威郎中从驾早行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苑囿兵 辛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解颜 臼字旁的字 高曾规矩 城雕 博采群议 豇豆红 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长歌当哭 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魑魅魍魉 双人旁的字 虎体鹓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