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时间: 2025-04-30 10:23:35

诗句

但见空林摘,谁知园户馋。

诏书免包贡,野老可分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3:35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但见空林摘,谁知园户馋。诏书免包贡,野老可分甘。

白话文翻译:

只看到空旷的树林中有人摘果子,谁又知道园户心中渴望的滋味呢?皇帝的诏书免去了包贡的赋税,乡里的老百姓可以分到这些甘美的果实。

注释:

  • 但见:只看到。
  • 空林:空旷的树林。
  • :采摘。
  • 谁知:谁能知道。
  • 园户:指的是园子的主人,种植果树的人。
  • :渴望,想吃的样子。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 免包贡:免去包税、贡品的义务。
  • 野老:村里的老人,指乡村的百姓。
  • 可分甘:可以分享甜美的果实。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指古代的税赋制度和农民生活。诗中提到的“诏书免包贡”,反映了宋代时期对农民的救济政策,意在减轻百姓的负担,使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晚号隐舟,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刘克庄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民生活艰难与国家治理政策的变动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开篇“但见空林摘”,让人仿佛看到了宁静的森林中,果实饱满的树木上有人在采摘,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感。接下来的“谁知园户馋”,则引出了园户对于果实的渴望,表现出他们辛勤劳作却又心有所盼的复杂情感。

“诏书免包贡,野老可分甘”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免去税赋的政策,让乡村的老人们也能享受到自然的馈赠,表达了对农民生活改善的期盼和赞美。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但见空林摘
    • 描述了一个静谧的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2. 谁知园户馋
    • 反映出园户对果实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辛劳与付出。
  3. 诏书免包贡
    • 体现了政策的惠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 野老可分甘
    • 说明政策的实施让普通百姓得以分享自然的恩赐,生活得以改善。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果实的丰收比作生活的美好,暗示了丰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反映自然与人、政策与民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丰饶。
  • 园户:象征勤劳的农民,代表了社会的基层。
  • 甘果:象征着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诏书免包贡”是什么意思? A. 免去农民的税赋 B. 增加农民的负担 C. 让园户多种果树 D. 让人们采摘花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空林摘”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A
  2. 采摘果实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晓晴发黄杜驿二首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其二 又和闻蛙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 雨霁幽兴寄张钦夫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凶俭 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纤芥之疾 东谈西说 虫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心襟 约会 茹痛含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纲常扫地 丨字旁的字 归正守丘 子字旁的字 包含洁的词语有哪些 墨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