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1:45
忆昨隆乾致太平,诸贤耸听凤先鸣。
奏篇不愧登瀛选,拂袖难留出昼行。
当日伯夷兄弟瘦,至今杨震子孙清。
定知千载蟆陵路,尚有行人酹董生。
我回忆起去年隆乾年的太平盛世,众多贤士在这里倾听,如同凤凰初鸣。
所写的篇章不愧于登上瀛洲的选拔,轻轻拂袖,难以留住白天的行人。
当年伯夷和兄弟都很瘦弱,直到如今杨震的后代依然清白。
我相信经过千年,蟆陵的路上,依然有行人为董生洒酒祭奠。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以豪放和清丽著称,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对时政的关心和个人的理想。
此诗写于宋理宗隆乾年间,反映了当时太平盛世的局面和对历史贤士的怀念,表现了对政治清明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太平盛世,表达了对贤士们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使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如伯夷和杨震,象征着正义和清白,体现了刘克庄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忆昨隆乾致太平”引入,展现出作者对当年盛世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求。而“拂袖难留出昼行”则表现了对人生短暂、无法停留的惆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结尾提到“尚有行人酹董生”,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淀相结合,表达了对后世的期望与祝福。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贤士的追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理想与道德的坚守。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传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诗中提到的年号是哪个?
A. 隆乾
B. 嘉定
C. 宣和
D. 绍兴
谁是被提到的历史人物,代表忠诚与节操?
A. 杨震
B. 伯夷
C. 孟子
D. 荀子
诗中提到的“拂袖”是什么意思?
A. 留下
B. 离开
C. 欢迎
D. 坐下
答案:1. A 2. B 3. B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与对历史的反思,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苦痛与国家的动荡。刘克庄则在怀念中带有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