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40
霜红一树斜阳冷,堕叶惊蝉。
衰草如烟,倦枕支秋梦不全。
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
花月因缘,写入乌丝尽可怜。
一树枫红在斜阳下显得冷清,落叶惊动了蝉鸣。
衰败的草像烟雾一样弥漫,疲倦的枕头支撑着不完整的秋梦。
浮华的名声只是为了填词而造成的误解,诗酒之间我流连忘返。
花与月的缘分,写入乌丝的字里显得多么可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项鸿祚(1716年-1771年),清代诗人,字舜华,号云谷。生于福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代的盛衰变迁,其诗风兼具清丽与沉郁,以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著称。
创作背景: 《采桑子三首》创作于清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此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天景象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浮华的思考。
《采桑子三首 其一》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内心的孤寂。诗中用“霜红一树斜阳冷”描绘了深秋的景象,树上红叶的冷清与斜阳的余晖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堕叶惊蝉”一句,展现了秋天落叶的常态,却也暗含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到一丝凄凉。
“衰草如烟”则通过“如烟”这一比喻,强调了草木的凋零与秋天的萧瑟,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与周遭环境的对应。倦怠的枕头和不完整的秋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失落,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两句“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则揭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思考,浮华的名声只不过是填补空虚的工具,流连于诗酒之中,表明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反思。结尾的“花月因缘”,以花与月作为象征,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人事无常的叹息。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秋天这一特定时节的感慨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浮华与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变迁中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红”指代什么?
“浮名只为填词误”中的“浮名”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衰草如烟”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采桑子三首 其一》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