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4-30 17:38:08

诗句

山庐好,梅雨气氤氲。

蚓始出泥圈作篆,蜗能上壁写成文。

五典或三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8:08

原文展示:

山庐好,梅雨气氤氲。
蚓始出泥圈作篆,
蜗能上壁写成文。
五典或三坟。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庐舍真好,梅雨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蚯蚓开始从泥土中爬出,像是在泥圈上写字,
蜗牛也能爬上墙壁,留下了痕迹。
五典(指古代经典)或者三坟(指古代的坟墓)。

注释:

  • 山庐:指山中的房屋,通常指隐士所居之处。
  • 梅雨:指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雨水较多。
  • :指蚯蚓,常出现在湿润的泥土中。
  • 圈作篆:形容蚯蚓在泥土中留下的痕迹,像是书法中的篆字。
  • :指蜗牛,爬行时在墙壁上留下痕迹。
  • 五典:古代的五部经典书籍,代表着传统文化。
  • 三坟:指古代著名的坟墓,象征历史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生卒年份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诗人的传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雨季节,诗人处于隐居生活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首句“山庐好,梅雨气氤氲”传达了山中隐居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梅雨季节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充满了生机。接下来的“蚓始出泥圈作篆”,通过蚯蚓的出土描绘出湿润泥土的生动场景,启发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思考。蜗牛的出现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象征着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隐逸生活理念相契合。

最后一句提到的“五典或三坟”,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暗示着对历史的沉思。诗人在自然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简单与深邃,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庐好:强调山中居所的美好,暗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2. 梅雨气氤氲:描绘梅雨季节的气氛,生动而富有诗意。
  3. 蚓始出泥圈作篆:利用蚯蚓的出土来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4. 蜗能上壁写成文:蜗牛在墙壁上的痕迹,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慢行。
  5. 五典或三坟:反映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蚯蚓的痕迹比作书法,生动形象。
  • 拟人:蜗牛的动作赋予了生命,使自然更加亲切。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隐逸生活,追求自然。
  • 梅雨: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蚯蚓: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生动。
  • 蜗牛:象征生活的慢节奏与细腻。
  • 五典与三坟:代表古代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庐好”中的“山庐”指什么? A. 城市的高楼
    B. 山中的房屋
    C. 河边的小屋
    D. 海边的别墅

  2. 诗中提到的“梅雨”是什么季节的象征? A. 秋季
    B. 冬季
    C. 春季
    D. 夏季

  3. “蚓始出泥圈作篆”中,蚯蚓的出土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生的苦难
    D. 文化的衰落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诗意。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王戎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绝句二首赠月蓬道人过建安谒刘漕中书 纵笔六言二首 耳鼻六言二首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 沁园春·莫羡渠侬 送古为徐聘君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赠梅岩王相士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张 麥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宗尚 包含泪的成语 以虚带实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悬为厉禁 止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拊背搤吭 崎岖不平 刻像 愁肠百结 工字旁的字 酽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