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绝句二首赠月蓬道人过建安谒刘漕中书》

时间: 2025-04-28 04:07:20

诗句

两过道人争一蓬,岂非名号偶然同。

樗翁赖是无权柄,往问无家铁壁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7:20

原文展示

绝句二首赠月蓬道人过建安谒刘漕中书
作者:刘克庄

两过道人争一蓬,岂非名号偶然同。
樗翁赖是无权柄,往问无家铁壁翁。

白话文翻译

两位道人都争着用一个名字,难道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樗翁本来没有权势,所以来问无家可归的铁壁翁。

注释

字词注释

  1. :指道士或道教修行者。
  2. :指蓬草,这里用作道人的名字。
  3. 樗翁:樗树的老人,比喻无权无势的人。
  4. 铁壁翁:形容贫困或无家可归的人,铁壁意指坚硬、冷漠的环境。
  5. 无家:没有固定居所,流浪的人。

典故解析
“樗翁”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无权者的比喻,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受重视的隐士或道士。铁壁翁则象征着生活困苦的隐者,表达对无家可归者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东籁,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以其豪放清新、气势磅礴的诗风著称,同时也擅长小令和绝句。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借赠友人之名,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观察与思考。月蓬道人和刘漕的提及,既展现了诗人与当时文化圈的联系,也映射出社会中隐士与权贵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两位道人争名号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争名之事引入,形成一种对比,似乎在质疑“名号”的真正意义。接着,樗翁和铁壁翁两个形象的描绘,勾勒出无权无势、无家可归的隐士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与理解。

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樗翁与铁壁翁的对立不仅强调了无权者的悲惨处境,也暗示了道士之间名号的虚无。通过简洁的字句,诗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令人反思名与实、权与利的关系。

刘克庄的用词凝练而意蕴深远,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与情景的设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世道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过道人争一蓬:描述两位道人同名,反映出名号的虚无与偶然。
  2. 岂非名号偶然同:质疑名号的真实意义,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偶然。
  3. 樗翁赖是无权柄:樗翁因无权而显得无足轻重,反映出权力与身份的关系。
  4. 往问无家铁壁翁:提及铁壁翁,暗示了隐士的困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樗翁与铁壁翁的对比,揭示出不同身份下的生存状态。
  • 比喻:将樗翁与铁壁翁用作象征,反映出对社会底层的同情。
  • 排比:整首诗结构紧凑,语句平衡,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与对隐士生活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道人:象征追求道德与精神的隐士。
  2. 名号:代表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标志。
  3. 樗翁:无权无势,象征底层民众的无奈。
  4. 铁壁翁:无家可归,象征社会的冷漠与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樗翁”象征什么?
    A. 有权者
    B. 无权者
    C. 富人
    D. 道士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铁壁翁”代表了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无家可归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探讨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刘克庄的诗更具社会批判性,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冯太常 宋氏吟书画册中 唐会稽以母忧归上海 登报恩寺塔最上一层 送赵大夫掌南台 约观水阅往迟遂虚冯太常饭及归又失郑职方魏园之觞 虎丘 严先生祠 与诸生三到徐氏园得兵曹郎简而始入 祖堂夜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携手接武 忌克少威 虫字旁的字 焦魂 稚犬 爪字旁的字 赡足 青字旁的字 胆壮心雄 年谊世好 包含渴的成语 卝字旁的字 几尽一刻 接踵而来 彐字旁的字 京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