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16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
诸鬟忽脱鬟,孤镜亦卷裀。
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
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
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
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
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
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
秋花隔水笑,笑我随纱巾。
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
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
归发兀颓玉,那知醉与醒。
清晨细雨打在珠子上,吹起空中的尘埃。
轻拂水面不留波纹,映照山峦留下遮掩的痕迹。
承华在两端是官员,嘉招从城门外走出。
一尊酒壶浇洒云雾,借着风来开启白昼与昏暗。
众多的发髻忽然掉下,孤独的镜子也卷起帷帐。
西湖的景色既隐秘又明亮,南山经过洗涤如同崭新。
舍舟漫步在柳堤上,拖着拐杖啄食松门。
这就是小上林,那里还有老虎守卫着。
桂花落下剩下金色的果实,荷花盛装浓妆绣屏。
高堂的竹梢上,幽静的阁楼靠着荷叶的岸边。
一群仙人在这里稍作休息,呼唤酒水共享欢欣。
秋花在水中笑着,嘲笑我随风飘动的纱巾。
更是没有筹码的应酬,互相嘲笑又回到春天。
行乐要谨慎不要贪多,况且还在拗折的行程中。
归来时枉然颓废,谁知道醉与醒的分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常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宋代诗人群体中的佼佼者。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常在西湖一带游玩。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享受。
杨万里的《给事葛楚辅、侍郎余处恭二詹事招储禁同寮沈》是一首描绘清晨美景的诗作,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整首诗以“晓雨”开篇,展现了一个清新而生动的早晨,细雨如珠,给人以清润之感。随后,诗人通过“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等句子,巧妙地描绘出水面和山峦的不同状态,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诗中多次提到的“西湖”、“南山”等地名,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通过“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而“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则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体现了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整首诗的情感在轻松愉悦中又透着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一句“那知醉与醒”则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与友人共游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洒脱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中“晓雨捣珠屑”中的“珠屑”主要指:
A. 珠子
B. 雨滴
C. 水波
D. 云彩
“西湖翳复皎”中的“翳”是指:
A. 阴暗
B. 明亮
C. 繁盛
D. 幽静
诗中提到的“群仙”指的是:
A. 神仙
B. 朋友
C. 文人
D.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