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玉台体题湖上亭》

时间: 2025-05-03 10:51:21

诗句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

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51:21

原文展示: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
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白话文翻译:

湖泊延伸至县西边,湖头的美景更加突出。
绿竹刚刚长出新笋,红花的莲蓬还未绽放。
高大的树木遮住阳光,迎接游客的小船轻轻荡漾。
清风徐徐吹入,夏天的感觉似乎像秋天一样清爽。

注释:

  • 湖入县西边:湖泊延伸到县的西边。
  • 湖头胜事偏:湖头的美景更加突出。
  • 绿竿:指竹子,绿色的竹竿。
  • 长笋:竹子开始长出新笋。
  • 红颗:指莲花的花苞,未开放的莲。
  • 蔽日:遮挡阳光。
  • 迎人小小船:迎接游客的小船。
  • 清风长入坐:清风轻轻地吹入,带来舒适的感觉。
  • 夏月似秋天:夏天的天气却有秋天的凉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陶醉。诗中的景物描写,如莲花、竹子等,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清雅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戎昱游览湖泊之时,描绘了湖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台体题湖上亭》是一首描写湖泊风光的诗,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湖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用“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引入主题,直接点明了湖泊的地理位置和其独特的美景。接着,诗中描绘了湖边的竹子和莲花,分别用“绿竿初长笋”和“红颗未开莲”展现了初夏的生机,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生长与变化。

在后两句中,“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将人和自然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最后一句“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则通过对比,传达了一种清凉和舒适的感觉,仿佛在酷热的夏季中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以轻松悠然的风格和清新自然的意象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展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入县西边:湖泊的延伸位置。
  2. 湖头胜事偏:湖泊的美好景致。
  3. 绿竿初长笋:生机勃勃的竹林。
  4. 红颗未开莲:莲花尚未绽放的期待。
  5. 蔽日高高树:遮挡阳光的高大树木。
  6. 迎人小小船:迎接游客的小船。
  7. 清风长入坐:清风轻拂的惬意。
  8. 夏月似秋天:夏日的清凉,似秋天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夏天的清爽比作秋天,传达宁静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湖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递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湖泊:象征宁静与深邃。
  • 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 莲花:象征纯洁和美好。
  • 小船:象征自由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竿初长笋”中的“绿竿”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竹子
    C) 菊花
    答案:B

  2.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秋天的凉爽
    B) 湖泊的美景
    C) 小船的悠闲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红颗”指的是? A) 苹果
    B) 荔枝
    C) 莲花的花苞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描写壮丽山川的诗作。
  • 王维的《鹿柴》:展现山水自然的诗篇。

诗词对比:

  • 比较戎昱的《湖上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戎昱更注重湖泊的生机与夏日的清凉,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初春睡起得句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冬青行二首 冬青行二首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苍龙岩潭 夜泊曲江不寐鼓琴 即景 渡黑龙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今开头的成语 平康正直 白字旁的字 夜而忘寝 糹字旁的字 坏败 包含积的成语 出具 飞来横祸 主客颠倒 月字旁的字 超绝尘寰 屋梁落月 冻灾 靠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