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浙西张廉访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4:58:05

诗句

昔献明经策,因知侍御贤。

陈蕃能解榻,文举乃忘年。

花柳春城外,湖山玉节前。

观风应有作,莫惜野人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8:05

原文展示:

寄浙西张廉访二首 其二
作者: 汪泽民 〔元代〕
昔献明经策,因知侍御贤。
陈蕃能解榻,文举乃忘年。
花柳春城外,湖山玉节前。
观风应有作,莫惜野人传。

白话文翻译:

我曾献上明经策,因而知道你是一位贤德的侍御。
陈蕃能在榻上解忧,文举却与我忘却了岁月。
花柳盛开的春天在城外,湖山秀丽的佳境在节日之前。
观风作诗应该有所作为,不要吝惜野人所传的诗篇。

注释:

  • 明经策:指的是明经的策论,古代的一种科举考试内容。
  • 侍御:古代官职,指侍从于皇帝或高级官员的人。
  • 陈蕃:古代著名的士人,以解忧著称。
  • 文举:可能是指王文举,古代的诗人。
  • 玉节:指美好的节日或盛典。
  • 观风:指观察风向,诗中暗含写作的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泽民,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文化和思想活跃,推动了诗歌的多样化发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汪泽民与张廉访的交往过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友谊、思念与文学创作的主题。诗人首先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表现出对张廉访的敬重和赞美,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诗人将古代文人的风范与自身的处境结合,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提及的陈蕃与文举,既是古代文人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期望追随前辈的志向。最后,诗人倡导在自然中寻找灵感,鼓励创作,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元代诗人在社会变革中仍坚守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献明经策,因知侍御贤。
    通过献策的经历,得知张廉访的才智与品德。

  2. 陈蕃能解榻,文举乃忘年。
    引用历史人物以说明文人解忧的能力,表达个人对友谊的珍视。

  3. 花柳春城外,湖山玉节前。
    描绘春天的美景,暗示诗人的创作灵感源于自然。

  4. 观风应有作,莫惜野人传。
    鼓励在观察自然中创作,并重视民间传承的文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柳春城外,湖山玉节前”,形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解榻”比喻文人能够在生活的烦恼中找到解脱。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人的寄托,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和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认同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春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着新生与创作的灵感。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寓意诗人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 野人传:象征民间智慧与文化传承,强调在创作中应尊重和吸纳这些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汪泽民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陈蕃”以什么著称? a) 诗歌才华
    b) 解忧的能力
    c) 政治才能
    d) 书法成就

  3. 诗人鼓励在创作中应如何看待民间文化? a) 忽视
    b) 尊重
    c) 反对
    d) 不屑

答案:

  1. c) 元代
  2. b) 解忧的能力
  3. b) 尊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汪泽民的《寄浙西张廉访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体现了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洒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汪泽民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点绛唇(春暮) 眼儿媚·玉楼初见念奴娇 青玉案(德远归越因作此饯行) 夜行船(送张希舜归南城) 浣溪沙(早春) 西江月 雪江见红梅对酒 鹧鸪天(夜钓月桥赏荷花) 眼儿媚 鹧鸪天·落魄东吴二十春 蝶恋花(暮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疾如雷电 捐忿弃瑕 辰字旁的字 武德舞 贝字旁的字 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钉头磷磷 如汤灌雪 摘抉 以宫笑角 云和 用字旁的字 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负债累累 有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