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6:51
占贮橘子
作者: 叶简 〔宋代〕
圆如珠,赤如丹,
倘能擘破分吃了,
争不惭愧洞庭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圆润如珠、鲜红似丹的橘子。假如能够将它撕开分享给大家,难道会因为这种美味而感到惭愧吗?即便是在美丽的洞庭湖山旁,分享美食也是无可厚非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洞庭湖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被赞美,代表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此处提到的“洞庭山”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也隐喻着诗人对自然和美味的欣赏。
作者介绍:
叶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诗人多游历于山水之间,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陶醉于自然美的情境之中,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细腻美好的事物的热爱,尤其是在分享美食时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占贮橘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橘子的饱满与鲜艳,充分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诗的开头“圆如珠,赤如丹”用形象的比喻,将橘子的外观勾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光滑的表皮和诱人的色泽。接下来的“倘能擘破分吃了”则引发了对分享的思考,诗人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分享美好事物不仅能增进友谊,也能带来生活的乐趣。这种分享的行为在诗中没有任何惭愧,反而显得自然而然,正如在美丽的洞庭山旁,享受自然馈赠的美好。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洒脱与坦诚,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赞美自然之美,同时传达了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橘子
B. 豆腐
C. 桃子
D. 苹果
诗中提到的“擘破”是什么意思?
A. 撕开
B. 看见
C. 购买
D. 走开
诗中“争不惭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惭愧
B. 自豪
C. 分享的无惭愧
D. 疑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叶简的《占贮橘子》更为细腻,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