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4:46
常觉
作者:释师范 〔宋代〕
暂时不在还同死,
彻底惺惺亦自瞒。
长爱东村老婆子,
逢僧也解道和南。
全诗翻译:
暂时不在的状态与死亡无异,而彻底清醒的人也常常自我欺瞒。我长久以来爱慕的是东村的老婆子,遇到僧人时也能理解他们的道理,和南方的僧人交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逢僧”可以引发对佛教文化的联想,强调了与僧人交流的智慧与内省。
作者介绍:
释师范,宋代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死观、情感和宗教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开头两句直接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陷入自欺的状态,仿佛“暂时不在”与“死亡”无异,暗示了对生存状态的反思。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意义和自我认知的局限。接下来的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东村老婆子的爱慕,表现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眷恋与对人际关系的深情。同时,在与僧人交谈中,诗人似乎寻找到了某种智慧与内心的平和,这种交流不仅是对话,更是对自身内心的剖析与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既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又有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以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情感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启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暂时不在”与什么状态相比较?
诗人对“东村老婆子”的感情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僧人”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释师范的《常觉》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生活的细腻观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