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2:39
看山有余兴,杖策入中峰。
绕屋听鸣涧,巡檐见怪松。
杯深明月堕,诗就碧纱笼。
尘迹向已绝,空吟壁上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索。诗人带着杖子走进中峰,环绕着房屋聆听溪水的鸣叫,巡视屋檐时发现了奇特的松树。酒杯中映着明亮的月光,诗句在碧纱的笼罩下成形。世俗的尘埃已然远去,诗人只能在墙壁上空吟,伴着蟋蟀的鸣叫。
杨舫,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中峰寺》创作于诗人游览中峰寺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的句式,简洁而有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紧密结合。开篇“看山有余兴”表现了诗人对山的向往和探索,接着“杖策入中峰”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后面的描写通过聆听和观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在酒杯中映照的明月,诗人似乎在借酒抒怀,感受那份孤独而又充实的内心世界。“尘迹向已绝”表明诗人已然摆脱了尘世的羁绊,向往一种清净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那种“空吟”的孤寂感,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对宁静、清澈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描绘,传递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中峰?
诗中提到的奇特植物是什么?
“尘迹向已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相似的隐逸情怀。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更为豪放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风格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