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3:01
老去逢时秪自惊,春风三过小长汀。
壮心更事已全白,短发耐愁犹半青。
酿雨山云昏败屋,唤晴风竹响寒厅。
干戈南北归无路,付与身随水上萍。
老年时遇到这样的时光,不禁感到惊讶;春风已经三次拂过小长汀。
壮志未酬,鬓发已全白,而短发却在忧愁中依然半青。
山中酿雨,云层昏暗,破败的屋子;唤来晴风,竹子在寒冷的厅堂里响动。
南北战乱,归路无期,只能随水漂流如浮萍。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干戈南北”可理解为历史上南北朝的分裂与战乱,暗指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汝成,号涧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时事忧虑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之际,彼时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他在诗中以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老去形成对比,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忧虑。
《春阴遣兴》通过春天的意象与个人老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开头的“老去逢时秪自惊”不仅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也揭示了诗人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震惊。随着春风的吹拂,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生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壮心更事已全白”的无奈,头发已白却仍有未竟的壮志。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酿雨山云”、“唤晴风竹”,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干戈南北归无路,付与身随水上萍”则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命运的屈从,仿佛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如浮萍般无依无靠。
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藏着深厚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命运的思考,既有对春天的渴望与欣赏,也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慨,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动荡的无奈与忧虑。
诗词测试: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壮心更事已全白”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壮志未酬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历史的赞美
“水上萍”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抚慰
B. 漂泊无依
C. 生机
D. 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