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50:37
水调歌头·不见隐君子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不见隐士君子,仿佛一个月比三秋还久。
惊涛骇浪如此,梦中的魂魄无路可寻,漂流不定。
怎么才能像云一样展翅高飞,驾着舟船不必千里迢迢,上下随君游玩?
这个计划难以实现,只能倚着江楼静静凝望。
在西风中,多少怨恨,寄托在这歌头中。
请你为我飞来三次南州,像个使者。
正值寒冷的黄昏,我独自钓鱼于江面,残雪映衬着,风猎猎吹动我的碧色衣裳。
我和子浩然的诗句共鸣,举杯畅饮,消散心中的千种忧愁。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友情及隐士生活,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弥逊对于隐居生活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隐士的思念与追求,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水调歌头·不见隐君子》是李弥逊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抒发了对隐者的思念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即用“隐君子”点出主题,透出一种惆怅和无奈。诗中多次提到“梦魂”、“绝横流”,展现了思念的深沉和难以排遣的情感。诗人想象自己若能“如云长翮”,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追随隐者,这种渴望反映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描绘自然景象方面,诗人通过“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传达了秋冬的冷清与思念的沉重,而“独钓一江残雪”则显得格外孤寂,形成了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通过饮酒来释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内心的豁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士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A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较,李弥逊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焦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