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24:08
原文展示:
踏遍江南岸,归来试解衣。谁言物外赏,不与笔端为。石带苍苔瘦,风凋折苇稀。令人清兴发,欲问钓鱼矶。
白话文翻译:
走遍了江南的河岸,归来后试着解开衣裳。谁说在物质之外的欣赏,不能通过笔尖表达出来。石头上带着苍老的苔藓,显得瘦削,风吹过,折断的芦苇变得稀疏。这样的景象激发了人的清新兴致,想要询问钓鱼的石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薖(生卒年不详),字幼槃,号竹友,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江南后,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艺术表达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艺术表达方式的思考。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通过“石带苍苔瘦,风凋折苇稀”等意象,展现了江南特有的静谧与淡雅。诗中“谁言物外赏,不与笔端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表达的自信,认为即使是在物质之外的精神享受,也能通过笔尖完美地呈现出来。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艺术表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艺术表达的追求。诗中透露出一种平和、淡雅的情感基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谁言物外赏,不与笔端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A. 艺术无法表达精神享受 B. 艺术可以完美表达精神享受 C. 艺术只能表达物质享受 D. 艺术无法表达自然美
诗中“石带苍苔瘦”中的“瘦”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风凋折苇稀”中的“凋”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