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25
灵宝道院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两行松绕垣,数个竹当轩。
山主出何处,道人知不言。
只携诗草至,尚觉磬声烦。
俗奉医仙谨,儒家亦舍旛。
两排松树环绕着院子,几根竹子在厅前。
山主究竟来自何方,道士却不多言。
我只带着诗稿而来,仍然觉得磬声叨扰。
世俗崇拜医仙谨慎,儒家也放弃了旗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德馨,号孟谷,宋代诗人,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以风格清新、高远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灵宝道院》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倾慕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的道院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道院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索。首联通过“松”和“竹”的意象,勾勒出道院静谧的环境,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气息。接下来的“山主出何处”引发了对道教隐士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道理的追求。
“只携诗草至,尚觉磬声烦”一句,透露出诗人对道教仪式的理解与反思,尽管带着诗稿而来,但道教的磬声在他耳中却显得有些烦扰。这种对外界声音的敏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对医仙和儒家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当时人们对传统与道教思想的选择与困惑。整首诗在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道教与世俗之间微妙关系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赞同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主”指的是谁?
a) 道士
b) 隐士
c) 自然的主宰
诗中“磬声”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a) 宁静
b) 烦扰
c) 欢愉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社会风俗
b) 自然与人、理想与现实
c) 个人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灵宝道院》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