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8:11
百字令 丁酉清明
作者:厉鹗 〔清代〕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
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
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
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
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春光已经渐渐消逝,我惋惜年年心中难以言表的情思,春天却又让我感到无能为力。漫长的日子里,空旷的园子里传来双燕的鸣叫,柳条已被折得千长万短。无奈地仰望天空,青袍如同草一般,最是觉得无心高歌。幽静的门巷,落花早已满地飞舞。凝望着当时的烟月,想起旧时的箫声,习惯于与欢乐的春天作伴。自从桃花人去之后,几片碧云显得深浅不一。随意掷下榆钱,细细垂下的桐树乳,仍然引起游丝的飘动。望向何处,哪里能忍受那遥远的山。
厉鹗(约1660-1730),清代诗人,字翰卿,号逢庵,晚号青莲居士。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
这首诗创作于丁酉年(约1717年),正值清明时节,正是春天的尾声,诗人凭吊春光的逝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日时光的追忆。
《百字令 丁酉清明》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全词以“春光老去”开篇,便直入主题,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内心的惆怅。诗中反复出现的“春”字,既代表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怀念。
词中描绘的景象如“永日空园双燕语”,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空旷的园子里,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失落。随着“折尽柳条长短”的描述,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眼前的春天似乎再也无法挽回。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仿佛在感叹时光的变迁,人与事的无常。最后的“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青春的眷恋与无奈,构建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面,传达了深刻的哲思与情感。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青春的追忆,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基调。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象征春天的来临?
诗中提到的“饧箫”代表什么?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上内容为《百字令 丁酉清明》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秀的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