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19:56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
欹斜乌帽。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
不如归好。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
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我到长安时,尽说那里的快乐,出门向西方时忍不住微笑。
一半在云霄之上,一半漂浮在尘世海洋,一半在秋天的原野上余晖中。
我歪斜着乌黑的帽子,面对此时的冷月,听到虫鸣,影子和身形互相吊唁。
这种滋味辛酸,古人早已尝过。
风云无穷,人生如同屠钓,我叹息自己已年二十八,不再是英俊少年。
数次折柳桑,看到一条彩虹,车马喧闹此起彼伏。
不如回归故里,跟随乌鹊南飞,听它们低声叫唤。
吃饱了黄粱美梦,裹着被子睡一觉。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人情与景物。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诗写于蒋士铨的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在长安的经历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交织着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与对归乡的向往,展现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思考。
《齐天乐六首 其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头通过对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认知。诗人将目光投向高空和尘世,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
“欹斜乌帽”一句,传达出诗人洒脱的态度,面对冷月和虫鸣,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冷清。此时,诗人意识到古人也曾经历过这种辛酸,进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风云何限屠钓”,诗人在反思人生的变幻无常,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曾经的英俊已成往事。随后提到车马喧闹,象征着繁华与喧嚣的社会生活,与他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共乌鹊南飞”及“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展现了归乡的渴望和简单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
欹斜乌帽。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
不如归好。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
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对繁华与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惋惜。诗人在对比理想与现实中,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中提到“长安”象征什么?
“风云何限屠钓”中“屠钓”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什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