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3:55
月塍霜陌无车马,幽闲两三茅屋。
水鹳浮青,山龙回赭,掩冉故家乔木。
风流自足。想傍纬分篝,理签课读。
游倦东归,梦魂清傍芰栏曲。
莫须子真隐宅,讶叩门吠犬,客到谁速。
拥被听诗,掀髯命酒,剪尽几条桦烛。
谭回尘绿。笑文字人间,画凫刻鹄。
明更登楼,饱看千蠹轴。
月照着田埂,霜覆盖着小路,没有车马的踪影,四周只有两三间幽静的茅屋。
水鸟在青色的水面上漂浮,远山如龙蜿蜒而回,遮掩着故乡的高大树木。
风流自足,想象着在篝火旁,理清书签,认真读书。
游玩疲倦后东归,梦中魂魄轻傍着芰荷的曲岸。
难道这真是隐居的地方,惊讶地敲门却听见犬吠,客人到来谁能迅速应答?
裹着被子听诗,掀起胡须叫酒,剪尽几根桦树灯烛。
谈笑间回忆尘世的繁华,嬉笑着写字,画鸭雕鹤。
晨光里再登高楼,尽情欣赏那千幅书卷的美丽。
姚燮(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惟庵,号陶庵,晚号逸云,江苏扬州人。姚燮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闲适的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纷扰的超然态度。
《齐天乐》是姚燮在隐居于田园生活中所作,借景抒情,表达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齐天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月塍霜陌无车马,幽闲两三茅屋”开篇便营造了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鸟和山景,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美感和诗意。
在“游倦东归,梦魂清傍芰栏曲”中,诗人表达了游玩后的疲惫,以及对归乡的渴望,体现了游子心中的乡愁。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种种乐趣,如听诗、饮酒、谈笑等,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月塍霜陌无车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月光洒在田埂上,霜覆盖着小路,没有车马的喧嚣,体现了田园的清幽。
幽闲两三茅屋: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只有几间茅屋,暗示诗人的隐居生活。
水鹳浮青,山龙回赭:水鸟漂浮在青色的水面上,山势蜿蜒如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生机。
掩冉故家乔木:高大的树木遮掩着故乡的景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风流自足:表达诗人对自身风流韵致的自信和满足。
想傍纬分篝,理签课读:想象自己在篝火旁,认真读书的场景,体现了追求学问的志向。
游倦东归,梦魂清傍芰栏曲:游玩后感到疲倦,梦中依然倾心于芰荷旁的小道,表现了对归属和安宁的渴望。
莫须子真隐宅:感叹是否真有如此隐居的地方,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讶叩门吠犬,客到谁速:惊讶地敲门却听见犬吠,暗示隐居生活的孤独。
拥被听诗,掀髯命酒:享受生活的乐趣,裹着被子听诗,呼唤酒水,展现了诗人的闲适。
剪尽几条桦烛:在夜晚剪去烛火,暗示诗人沉浸在诗意的生活中。
谭回尘绿:回忆尘世的繁华与喧嚣,表现对世俗的淡漠。
笑文字人间,画凫刻鹄:嬉笑着书写文字,描绘美好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热爱。
明更登楼,饱看千蠹轴:晨光中再登高楼,尽情欣赏千幅书卷,展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隐居生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哲学。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齐天乐》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水鹳”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生活状态是?
《齐天乐》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前者更侧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强调隐逸生活的哲理。两者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均体现了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