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38
疏戆烦公刮目看,
肯持谀语祝加餐。
千钧弩上机宁易,
百尺竿头步转难。
事遇快时聊复忍,
民当急处略须宽。
扫除荆棘栽梨枣,
累璧重圭耐岁寒。
这首诗意在劝诫某位官员应当认真审视自己的职责,不要被表面的祝贺所迷惑。面对重任,像千钧巨弩的发射那样简单,而在高处行走却极其困难。事态若遇好时光,稍微忍耐就好;然而在民众急需帮助的时候,还是应该宽容一些。要清除障碍,种植果树,让农民可以在艰难的岁月中得到收获。
“千钧弩”出自《墨子》,形容力量巨大,但发射的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百尺竿头”则是用来比喻在高位上行事的艰难,常用来形容在成功的道路上还需继续努力。
魏了翁(约1080-约1150),字君谦,号明道,宋代诗人,以其诗才和政治见解而著称。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融合政治主题与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作者为官期间,反映了他对官员职责和民生的深刻思考,旨在劝诫当权者应当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时常警醒自己在高位上的责任。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魏了翁通过比喻和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官员在治理国家时面临的复杂局面。诗的开头通过“疏戆烦公刮目看”引出主题,提醒官员要以更加客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职责,而非被外界的祝贺所迷惑。接着使用“千钧弩”和“百尺竿头”的意象,表达了在重大责任面前,虽初看似易,但其实困难重重。
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民众在急需帮助时,作为官员应当表现出宽容与理解。最后“扫除荆棘栽梨枣”的意象,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的努力,才能为民众带来真正的利益。整首诗在严肃中透着温情,既有对官员的鞭策,也有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劝诫和对民生的关怀,强调了在高位上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民众的需求,体现了魏了翁作为一位负责任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疏戆”指的是什么?
A. 疏忽大意
B. 认真审视
C. 轻信他人
D. 忍辱负重
“千钧弩”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轻松的工作
B. 巨大的责任
C. 个人的荣誉
D. 繁重的负担
“扫除荆棘栽梨枣”表达了什么意图?
A. 反对官僚
B. 助民生发展
C. 追求个人利益
D. 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