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南逢李龟年》

时间: 2025-05-02 05:29:08

诗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08

原文展示: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 杜甫 〔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话文翻译:

在岐王的宅邸里常常能见到你,
在崔九的堂前我曾几次听到你的名字。
正是江南美丽的风景,
在落花的季节再次遇到你。

注释:

  • 岐王:指岐王李范,唐代王公之一,因其宅邸名声显赫。
  • 崔九:即崔涂,诗人杜甫的友人,曾多次在其家中作客。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 落花时节:指春天花落的时节,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指李龟年,杜甫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风格雄浑,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流亡生涯的艰难时刻。诗中描写了杜甫与友人李龟年在江南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江南重逢友人李龟年,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风景的赞美。开头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不仅展示了杜甫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交往圈。岐王与崔九,都是当时名流,杜甫的诗歌使得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中间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则将情景与情感结合,通过美丽的江南景色和落花的意象,生动地传达出友人重逢的喜悦与感慨。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增添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江南的秀美与友谊的珍贵,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是杜甫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岐王宅里寻常见:在岐王的宅子里,常常能见到你,表现出对李龟年常在名流之地的羡慕。
  2. 崔九堂前几度闻:在崔九的堂前,我曾多次听到你的名字,体现了对友人的熟悉与亲近。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的美丽风景,展示了江南的自然魅力。
  4. 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落花的时节再次相逢,传达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如“寻常见”与“几度闻”。
  • 意象:使用了“江南”和“落花”两个意象,分别象征友谊与时光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丽、宁静和繁华的生活。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
  • :在此处象征着友谊与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两位名流分别是谁? A. 李白,王维
    B. 岐王,崔九
    C. 白居易,李龟年

  2. 诗中提到的“落花时节”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C. 美好事物的常在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友谊与美景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悲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友人的情谊,但更加奔放洒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虽主题不同,但均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眼儿媚 舟雨 眼儿媚·惨云愁雾罩江天 眼儿媚·深闺小院日初长 眼儿媚 眼儿媚 眼儿媚 江上 眼儿媚 感春 眼儿媚·芙蓉帐冷翠衾单 眼儿媚·翠帘低护郁金堂 眼儿媚·东风拂槛露犹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内金 包含虐的成语 治病救人 终身不渝 路凭 求浆得酒 屮字旁的字 如下 尸字头的字 夭摧 聪明智能 穪心满意 谈玄说妙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