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提寺上方晚眺》

时间: 2025-05-04 00:51:25

诗句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

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1:25

原文展示:

菩提寺上方晚眺
白居易〔唐代〕

楼阁高低树浅深,
山光水色暝沉沉。
嵩烟半卷青绡幕,
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
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
长得逍遥自在心。


白话文翻译:

在菩提寺上远眺,看到楼阁高低错落,树木稀疏深浅不一。山的光影和水的色彩都在暮色中显得沉沉。嵩山的烟雾如同半卷青色的幕布,伊水的波浪像铺展的绿绮被。飞鸟在黄昏时分归巢,我在此极目远眺,感受着远方的风带来的惬意。谁能想到我身处权贵之中,却依然能拥有这份逍遥自在的心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阁:高楼和阁楼,指寺庙建筑。
  • 高低树浅深:形容楼阁和树木的高低、稀疏、浓密。
  • 山光水色:山的光辉与水的色彩。
  • 暝沉沉:夜色逐渐浓厚,变得昏暗。
  • 嵩烟:指嵩山的烟雾。
  • 青绡幕:青色的轻纱幕,形容烟雾弥漫的柔和景象。
  • 伊浪:指伊河的流水。
  • 绿绮衾:绿色的绣被,形容平铺的水波如被子一般。
  • 飞鸟灭时:飞鸟归巢的时刻。
  • 远风:远处吹来的风。
  • 簪缨:指权贵的象征,如帽子上的簪子和衣服上的缨带。
  • 逍遥自在心:自由自在的心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太多直接的历史典故,但“逍遥自在”可以理解为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常以平民视角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菩提寺上方晚眺”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诗人退隐江州,身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内心对逍遥自在的渴望与追求使得这首诗产生。诗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内心情绪的交融,反映出他对人生与权贵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提寺上方晚眺》是白居易在寺庙中所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楼阁与树木的高低变化,山水在夕阳的映衬下沉静而神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这种意象不仅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两句,诗人通过飞鸟归巢的意象,表达了在黄昏时分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思考。这里的“开襟”暗示了一种放下繁杂、心灵自由的状态,正是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则揭示了诗人在权贵的生活中,依然渴望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丰满。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社会地位与内心自由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阁高低树浅深:通过对建筑与自然的对比,展现出景色的层次感。
  • 山光水色暝沉沉: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沉重,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 嵩烟半卷青绡幕:运用比喻,将山间的云烟比作青色的幕布,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伊浪平铺绿绮衾:将水波比作绣被,形象地传达了流水的柔和。
  • 飞鸟灭时宜极目:飞鸟归巢的时刻,适合远望,寓意着对自由的向往。
  • 远风来处好开襟:远方的风吹来,令人心情舒畅,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谁知不离簪缨内:反映出身为权贵的无奈,表达对社会地位的思考。
  • 长得逍遥自在心:最终强调内心的自由和对生活的领悟,达到了心灵的逍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等,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物品进行比喻,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诗句多为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 排比:如“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两组意象的排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和对社会地位的思考,表达了在繁华背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的情感在于对权贵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心境的渴望,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着权贵与繁华。
  • :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山光水色: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飞鸟:象征自由与归属。
  • 远风:代表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丰富了整首诗的层次和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鸟灭时”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深夜
  2. “嵩烟半卷青绡幕”中的“青绡幕”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天空
    • B. 山水
    • C. 云雾
    • D. 风
  3.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心境的渴望?

    • A. 名利
    • B. 逍遥自在
    • C. 权势
    • D. 富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终南别业》(王维):展现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菩提寺上方晚眺》:同样描写自然,但杜甫的诗更多传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白居易则是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展现了唐诗丰富的内涵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西江月 如鱼水(二之一·仙吕调) 红窗听(仙吕调) 减字木兰花(仙吕调) 雨霖铃·寒蝉凄切 倾杯乐·禁漏花深 清平乐·繁华锦烂 宣清(林钟商) 鹤冲天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惊女 人生朝露 珠规玉矩 歹字旁的字 孤秦陋宋 四字头的字 尺波电谢 贫穷潦倒 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来祀 绞丝旁的字 锢陋 逸丽 青字旁的字 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付诸丙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