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16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作者: 尤袤 〔宋代〕
尝记寻芳到习池,
攀条频认去年枝。
晓穿曲径千林去,
晚度危桥一木支。
不避春寒来得得,
只缘人望故迟迟。
无钱可办辚浮醉,
报答春光只有诗。
这首诗回忆曾经在习池寻花的经历,时常攀着树枝辨认去年的花朵。清晨我沿着曲折的小路穿越千林,傍晚时分则小心翼翼地渡过一座摇摇欲坠的木桥。不怕春寒的侵袭而来,只是因为人们的期待而显得迟缓。手头没有钱去享受浮沉的醉意,唯有用诗歌来回报春天的美好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寻芳”与春天的寻花、游玩的传统相关,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而“无钱可办辚浮醉”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经济困境的无奈。
作者介绍
尤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袤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的时节,诗人回顾过去的寻花经历,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天寻花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尝记寻芳到习池,攀条频认去年枝”开篇即引入了寻芳的主题,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再现了春日的生机。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清晨和傍晚的行程,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的游历和独特体验。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生活的困境,尤其是“无钱可办辚浮醉,报答春光只有诗”的句子,透露出诗人对经济拮据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以诗歌来回报春天的美好意愿。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色,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典型的宋代文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反思。诗人用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生活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习池”是指什么地方?
A. 一条河流
B. 一个池塘
C. 一座山
答案: B
“无钱可办辚浮醉”中的“辚”字指的是什么?
A. 醉酒
B. 钱财
C. 车轮
答案: C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绝望
B. 怀旧与感慨
C. 喜悦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意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