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0:09
江城子·下临无地手扪天
作者:张炎〔宋代〕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
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
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在无边无际的高空中,我的手似乎能够触及天空。云烟在我头顶飘荡,俯瞰山川大地。
栖息在这危险的巢穴里,与道林禅宗不再相隔。
我坐在这清高之处,风雨阻隔了万物,只剩一壶酒悬挂在心头。
我来这里只想带着飞仙的气度,海洋如同我的田园。这是什么年头呢?
如此江边的流水声,仿佛在吟唱着白鸥的身影。
老树无根,云雾缭绕,让我在迷茫中寄托对米家船的情感。
张炎(公元1237—1309),字希声,号惭愧,晚号云间居士,南宋末年和元初的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常以抒情见长。张炎的作品虽不如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知名,但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江城子·下临无地手扪天》创作于张炎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一种超然和逃避现实的情绪。
这首《江城子·下临无地手扪天》通过描绘诗人高处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下临无地手扪天”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无边的空间,手可以触及天空,这种感觉既让人感到渺小,也让人感到自由。接着,诗人俯瞰山川,感受自然的壮丽,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则展现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尽管身处险境,内心却寻求一种宁静与超脱。后面的“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展示出一种心灵的高远和不屈的精神。
“我来直欲挟飞仙”,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飞升的愿望,而“海为田”则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认为海洋如同他的田园,寓意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通过江声、白鸥和老树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寄托与迷茫,暗示了诗人渴望归属的心情。
整首词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归属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清高的精神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下临无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觉?
“栖止危巢”中“危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