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8:05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炎热的阳光照射着万物,万物无法逃避。
干燥的东西想要燃烧,液态的东西想要流出油脂。
飞鸟厌倦了自己的羽毛,走兽厌烦了自己的毛发。
人也怕穿着麻布衣服,更何况是穿着华丽的冠袍。
虽然广厦可以遮挡,然而呼风时却毫无动静。
不知道在林泉之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苍蝇蚊子昼夜不断,皮肤被叮咬得难以忍受。
四季虽然不断更迭,终究会有秋天的凉爽。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仁,号东溪,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梅尧臣的诗风以清新自然、简练明快著称,擅长写景抒情。
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反映了作者对酷暑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面对高温的困扰,表达出一种普遍的无奈与焦虑。
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呈现了夏日酷热对万物的影响。开头两句便在强烈的对比中,展现了自然的无情。炎热的阳光照射下,万物无法逃避,干燥和液体的生理反应,象征着自然界的无情与残酷。飞鸟与走兽的厌倦,进一步引申出人类在高温天气下的无奈,表达了人们对炎热的共同厌烦。
诗的中后部分通过“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的描绘,表现出即使在遮蔽的环境中,仍然感受不到丝毫的凉意,生动地突显了酷暑的压迫感。此外,作者用“蝇蚊更昼夜”来描绘身心的困扰,突显了酷热带来的烦恼与困扰,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以“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收束,展现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带有一丝对秋凉的期待,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歌通过描绘酷热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自然环境面前的无奈与困扰,同时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期待着秋天的来临,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燥者欲出火”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蝇蚊更昼夜”反映了怎样的感觉?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