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30:59
残春午坐
日午尘喧息,天光入望清。
飞花过鸟逐,垂柳跃鱼惊。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
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
正午时分,尘土喧嚣消退,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显得格外清明。飘扬的花瓣像飞鸟一样追逐,垂柳下的鱼也因惊动而跳跃。雨水停止,溪水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云雾散去,山的翠绿愈加显得横亘在眼前。残春的心情无法舒展,听到几声黄莺的啼叫,不禁令人肠断。
该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黄莺的啼叫在古诗中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而“残春”则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带有淡淡的忧伤。
作者介绍:田登,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景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坐在午后的静谧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残留与即将来临的夏天,内心涌现出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残春午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末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伤。首句“日午尘喧息”开篇即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正午的阳光透过尘埃照耀进来,象征着宁静与清明。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飞花、垂柳、跃鱼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这生机的背后,诗人却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雨后初霁的清新与山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最后两句“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将内心的情感推向高潮,黄莺的啼叫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成为诗人心中不舍的声音,传达出对春天的留恋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外在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日午尘喧息”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宁静
C. 暴雨
D. 寂静
“肠断数声莺”的意图是?
A. 表达快乐
B. 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C. 表达对夏天的期待
D. 表达对秋天的感伤
诗中提到的“飞花”象征着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的短暂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田登的《残春午坐》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田登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时光的流逝,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宁静的自然之美,反映出不同的诗人情感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