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0:50
原文展示: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 其一 张舜民 〔宋代〕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边关战火与尘土中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如今你手持使节前往海边的山头。你的行衙所到之处都像寺庙一样清静,常年巡视不离开舟船。公事上推荐你所了解的人才,不要冤枉了他们;上供的物资容易满足,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如果要论安逸便利,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只是恐怕会吸引更多一流人才的旁求。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此诗为送别诗,表达对鞠十二朝散将赴任浙江的祝愿与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鞠十二朝散将即将前往浙江担任重要职务,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其的祝福和对公职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鞠十二朝散将赴任浙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职责的理解和对公职的期望。首联以边关战火为背景,突出了鞠十二朝散将的历练与成熟。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其行衙的清静和常年巡视的艰辛,同时强调了公正选拔人才和满足上供的重要性。尾联则表达了对鞠十二朝散将安逸便利的祝愿,同时也隐含了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公职人员的深切期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鞠十二朝散将的祝福和对公职的期望,强调了公正选拔人才和满足上供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安逸便利的祝愿和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关塞烟尘二十秋”指的是什么? A. 边关战火与尘土 B. 海边的高山 C. 办公处所的清静 D. 常年巡视的艰辛
诗中“行衙到处皆如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 A. 对鞠十二朝散将的祝福 B. 对公职的期望 C. 对安逸便利的祝愿 D. 对更多优秀人才的期待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