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时间: 2025-04-26 03:28:57

诗句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7

原文展示: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士不论穷达,离乡即可哀。
白头孙七十,岁岁埽松来。

白话文翻译: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首绝句
士人并不看重贫富,离开故乡自然会感到悲哀。
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七十岁,每年都要清扫松树周围。

注释:

  • :指读书人、士人,强调知识分子身份。
  • 穷达:穷困与发达,指生活的境遇。
  • 离乡:离开故乡,常会引起思乡之情。
  • 白头:白发,形容年老。
  • 孙七十:孙指的是年长的男性,七十岁是指高龄。
  • 岁岁:每一年。
  • 埽松:清理松树,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的照料或对岁月的回顾。

典故解析:

“白头”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年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士人离乡感到悲哀,表现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白沙,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著称,作品多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古诗表达对士人境遇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体现出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深沉的情感。开头两句直白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士人不应只看重外在的贫富,而是要关注内心的情感与归属。离乡之痛,是每位游子难以避免的悲哀,这种情感被诗人用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后两句通过“白头孙七十”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七十岁的白发老人,每年清扫松树,似乎在与岁月抗争,彰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坚持。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士不论穷达:士人不应只看重自己的富贵贫贱。
    • 离乡即可哀:离开故乡的时刻,心中自然会充满悲伤。
    • 白头孙七十:年过七十的老人,满头白发。
    • 岁岁埽松来:每年都要清理松树,象征着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生命的坚守。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中“穷达”一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松树象征着长寿和坚韧,清扫松树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士人身份的思考、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士人:象征着知识与理想,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
  • 白头:象征着年老与智慧,体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松树:象征长寿与坚毅,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士不论穷达”,这是在强调什么?
    • A. 士人应追求财富
    • B. 士人不应只看重贫富
    • C. 士人应注重名声

答案:B

  1. “白头孙七十”中的“孙”指的是:
    • A. 孙子
    • B. 老人
    • C. 士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借景抒情,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送别的场景传达了离别的悲伤与对友谊的珍重,主题与刘克庄的《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相似,但语境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分析和解读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华诗词大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详细注释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菊对芙蓉 其二 金菊对芙蓉 东滨秋夜赠金四兆祥二首 其一 金菊对芙蓉 阅兵雁门登城 金菊对芙蓉 书壁 金菊对芙蓉 暮秋 金菊对芙蓉 九月二十五日寿金桐冈 金菊对芙蓉 本意 金菊对芙蓉 蒲衣纳姬,赠之 金菊对芙蓉 庚申秋日,再集休园,即席分得茵字 金菊对芙蓉 初冬集爱山台听雨和淡心尖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铩羽而逃 迦旃邻提 匹夫之谅 非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海象 划拳 鸣钟列鼎 过桥抽板 网结尾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嫌好道歉 闲云孤鹤 顶头风 驰结尾的成语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