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1:41
原文展示:
山行即事 唐顺之 〔明代〕
息马袋丛薄,褰裳涉浅沙。 桃源无俗辙,云谷有人家。 冻壑含朝雨,晴峰聚晚霞。 相期白社里,共听演三车。
白话文翻译:
在茂密的草丛中停下马,提起衣裳涉过浅浅的沙地。 这里如同桃源般没有世俗的车辙,云雾缭绕的山谷中有人居住。 冻结的山谷中含着清晨的雨水,晴朗的山峰上聚集着晚霞。 我们相约在白社这个地方,一起聆听佛法的讲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山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桃源无俗辙”和“相期白社里”等句,都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行时的景色和心境。首联通过“息马袋丛薄,褰裳涉浅沙”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中的静谧与作者的闲适。颔联的“桃源无俗辙,云谷有人家”则进一步以桃源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颈联的“冻壑含朝雨,晴峰聚晚霞”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山中的变幻多姿。尾联的“相期白社里,共听演三车”则体现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希望在隐居之地与志同道合者共研佛法。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精神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桃源”比喻什么? A. 隐逸的好地方 B. 繁华的都市 C. 热闹的集市 D. 荒凉的沙漠
诗中的“演三车”指的是什么? A. 表演杂技 B. 讲解佛法 C. 演奏音乐 D. 制作车辆
诗中的“白社”可能指什么? A. 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B. 繁华的都市 C. 热闹的集市 D. 荒凉的沙漠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