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镇西石人》

时间: 2025-05-10 06:03:23

诗句

路逢玉塞翁,箕踞谈轶事。

镇西有八景,鼍城现海市。

烟柳与雪松,淡泊非奇异。

道旁两石人,屹立寒林际。

霜痕留髻鬟,苔纹缀眼鼻。

形象本天生,刻划颇有致。

前朝胡氛侵,汉军十万至。

夜里迷失途,此石解人意。

相引出山坳,杀敌战皆利。

凯旋铙吹喧,戍卒俱赏赐。

光耀及舆台,此君若遗弃。

故垒土花黄,空壕沙草翠。

日暮角声衷,潸然滴清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3:23

原文展示

镇西石人
作者: 邓芑州 〔近代〕

路逢玉塞翁,箕踞谈轶事。
镇西有八景,鼍城现海市。
烟柳与雪松,淡泊非奇异。
道旁两石人,屹立寒林际。
霜痕留髻鬟,苔纹缀眼鼻。
形象本天生,刻划颇有致。
前朝胡氛侵,汉军十万至。
夜里迷失途,此石解人意。
相引出山坳,杀敌战皆利。
凯旋铙吹喧,戍卒俱赏赐。
光耀及舆台,此君若遗弃。
故垒土花黄,空壕沙草翠。
日暮角声衷,潸然滴清泪。

白话文翻译

在路上遇见了玉塞翁,他坐在那里谈论各种轶事。镇西有八大名景,鼍城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楼。烟雾缭绕的柳树和雪白的松树,淡雅而不奇特。路旁有两座石人,屹立在寒冷的林间。霜痕留在了发髻上,苔藓缠绕着它们的眼睛和鼻子。它们的形象本是自然生成,雕刻得颇有韵味。前朝的胡人侵扰,汉军曾有十万之众。夜里迷失方向,这石人仿佛能解人心意。它们引导人们走出山坳,杀敌打仗皆能得胜。凯旋之时铙声喧天,戍卒都获得了赏赐。光辉照耀到车台,若是抛弃这石人,岂不是太可惜。故垒上土花泛黄,空壕的沙草翠绿。日暮时分角声悲切,潸然泪下满脸愁苦。

注释

  • 玉塞翁:指的是玉塞的老人,传说中的人物,象征智慧。
  • 鼍城:鼍城是某地名,可能指代某个著名的景点。
  • 霜痕:指石人表面上的霜冻痕迹。
  • 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 胡氛:指外族的侵扰,通常指北方的胡人。
  • 戍卒:指守边的士兵。
  • 舆台:车台,指代皇帝或贵族的车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芑州,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感慨,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镇西的景色和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士兵英勇的感慨,寄托了对家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镇西石人》是邓芑州的一首抒情古诗,诗中通过路遇玉塞翁的设定,引出对镇西风景的描绘,表现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沉思考。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交织着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对胡人侵扰的回忆,带有一种历史的悲壮感。石人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对士兵的敬仰,它们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牺牲。诗的最后以“日暮角声”结尾,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似乎在告诫人们珍惜现在,铭记历史。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多地融合了对家国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路逢玉塞翁”,引入了一个富有智慧的老人形象,暗示接下来将有有趣的故事发生。
  • 第二句提到“镇西有八景”,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美景的热爱与怀念。
  • 第三句通过“烟柳与雪松”描写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 第四句描述石人屹立的姿态,给人一种坚韧的感觉。
  • 后面的句子逐渐引入历史背景,从胡人侵扰到汉军的英勇,描绘了历史的交错。
  • 最后几句通过“日暮角声”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鼍城现海市”,用“海市蜃楼”的意象比喻风景的虚幻美。
  • 拟人:石人被赋予了“解人意”的能力,使得它们具备了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凯旋铙吹喧,戍卒俱赏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人:象征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传承。
  • 玉塞翁:象征智慧与人生哲理。
  • 霜痕、苔纹: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凯旋:象征胜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玉塞翁”象征什么?

    • A. 智慧
    • B. 战争
    • C. 自然
  2. 诗中提到的“石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象征胜利
    • B. 象征历史和文化
    • C. 象征财富
  3. 诗的最后一句“潸然滴清泪”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伤感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邓芑州的《镇西石人》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邓的作品更多融入了历史感和对士兵的敬仰,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代诗人邓芑州研究》
  • 《古诗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春云怨 泛舟过显德寺逢友人同坐僧寮茶话 春云怨 志感 春云怨 闺怨 春云怨 题“梨花白燕图”,为柔吉夫人作。 春云怨 依冯云月自度腔 春云怨 悼钱葆馚中翰 春云怨 铁崖招饮湖中 钓船笛 钓船笛 其十一 效朱希真渔父词 钓船笛 其十 效朱希真渔父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愁海无涯 口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言不逾阈 金字旁的字 遐缅 黑脸 胡思乱量 王八羔子 黽字旁的字 治教 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烟霰 一风吹 尸字头的字 以简驭繁 包含剩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