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4: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4:44:10
梦坠南陌,风近寒食,春在帘底。
过江雁足,云朵带来天际。
破却重阴万匝,看盥手琅函初启。
何用苦加餐饭,凭君且歌分米。
吴淞岁时纪。一片哀鸿唳。
曾拥阶下袂。布囊未敛,人影半衔鱼丽。
负腹真成重累。怪孺子朝舂无计。
都付与,昌黎恨,西塘涕泪。
在南边的小路上做了个梦,寒食节的风吹来,春天在帘子底下。
过江的大雁留下了足迹,云朵从天边飘来。
打破了层层阴霾,水盆中的琅琊初次开启。
何必苦苦地加餐饭呢?不如你我一起唱着分米的歌。
吴淞的岁时记忆,只有一片哀鸿的叫声。
曾几何时在台阶下相拥,布囊尚未收敛,人影半衔着美丽的鱼。
怀着沉重的腹部,真是负担沉重。怪小孩早晨舂米无计可施。
一切都归于昌黎的怨恨,西塘流下了泪水。
沈轶刘,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多样,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征。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寒食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节令活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开篇的“梦坠南陌”便设定了一个梦幻与现实交错的场景,给人以朦胧之感。随着“寒食”节气的临近,春意渐浓,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过江雁足,云朵带来天际”,展现了秋冬季节的离去与春天的到来。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尤其是“破却重阴万匝”,可见诗人渴望打破困境、迎接新生的心态。接着,诗人提出“何用苦加餐饭,凭君且歌分米”,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不必为生活的琐事而烦恼,反而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尤其在提到“吴淞岁时纪”和“昌黎恨”时,仿佛在追忆往昔的岁月与友人的情谊。诗的结尾,诗人无奈地将一切情感归于对生活的无能为力,流露出深沉的感慨与思考。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及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诗中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梦坠南陌”中的“南陌”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昌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