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增赋》

时间: 2025-04-26 06:29:34

诗句

吾哀天宝后,刻剥穷锥刀。

豆实不得吃,蕨卖输官曹。

民生於斯时,生意如鸿毛。

安知咸淳际,赤子滋嗸嗸。

税租责三倍,田野晨号咷。

柔桑稊未茁,调帛已骚骚。

骄兵饫醲鲜,黎民窄糠糟。

九关虎豹守,哀吁愁天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34

原文展示:

吾哀天宝后,刻剥穷锥刀。
豆实不得吃,蕨卖输官曹。
民生於斯时,生意如鸿毛。
安知咸淳际,赤子滋嗸嗸。
税租责三倍,田野晨号咷。
柔桑稊未茁,调帛已骚骚。
骄兵饫醲鲜,黎民窄糠糟。
九关虎豹守,哀吁愁天高。

白话文翻译:

我为天宝年间之后的动荡与贫苦而哀叹,铲除财富的工具犹如穷人用尽的刀刃。
连豆子都无法吃饱,卖蕨菜还要缴纳官府的税收。
在这样的时代,民生困苦,生计如同鸿毛一般轻微。
谁能想到在咸淳年间,赤子之心却日渐枯竭。
税租加重三倍,田野中早晨的号哭声不绝于耳。
柔嫩的桑树还未发芽,纺织的丝绸却已烦躁不安。
骄横的军队沉迷于美味佳肴,而黎民百姓却只能啃食糠糟。
九关重地如同虎豹守卫,哀叹声在高空中回荡。

注释:

  • 天宝:指唐代天宝年间,通常被视为盛世,但后期因安史之乱而导致民生困苦。
  • 刻剥:指剥削、剥夺。
  • 豆实:指豆类的种子,象征着粮食。
  • 官曹:指官府。
  • 鸿毛:比喻非常轻微的事物,形容民生困苦。
  • 咸淳:指南宋时期的咸淳年间,经济形势的变化。
  • 税租:指税收和租金。
  • 骄兵:指骄横的军队。
  • 窄糠糟:形容生活十分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斯得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现实,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增赋》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民生困苦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官府剥削的不满。诗中反映出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揭示了经济压迫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增赋》这首诗以强烈的社会现实感贯穿始终,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开篇即以“吾哀天宝后”开宗明义,表达了对唐朝天宝年间之后动荡局势的哀叹,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以“豆实不得吃,蕨卖输官曹”描绘了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惨状,展现了官府的剥削。

全诗的意象层层递进,从个体的困苦到整体的民生危机,描绘出一种深沉的绝望。尤其在“税租责三倍,田野晨号咷”一联中,诗人以生动的画面传达了民众在重税压迫下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民众的无奈与愤懑。结尾部分“九关虎豹守”更是将社会的动荡和军事压迫联系在一起,反映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还能体会到那种无力的悲哀与愤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哀天宝后:表达对天宝之后动荡生活的哀叹。
  2. 刻剥穷锥刀:形象地描绘剥削的残酷,暗示民生困苦。
  3. 豆实不得吃:说明连最基本的粮食都无法满足,反映贫困。
  4. 蕨卖输官曹:蕨菜作为一种食物,也要缴纳税赋,体现官府的剥削。
  5. 民生於斯时:强调此时民众生活的艰难。
  6. 生意如鸿毛:生意微薄,象征人民经济困境。
  7. 安知咸淳际:历史的变迁,谁能想到后来的苦难。
  8. 赤子滋嗸嗸:赤子之心渐渐枯竭,说明人们的无奈。
  9. 税租责三倍:说明税赋加重,民众生活愈加艰难。
  10. 田野晨号咷:民众早晨的哭喊声,唤起对苦难的同情。
  11. 柔桑稊未茁:未发芽的桑树,暗示农业的衰退。
  12. 调帛已骚骚:即使纺织业也处于困境,反映社会经济的衰败。
  13. 骄兵饫醲鲜:军队享受美食,奢侈与民众的困苦形成对比。
  14. 黎民窄糠糟: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
  15. 九关虎豹守:比喻重地的防守,如同猛兽,象征社会动荡和压迫。
  16. 哀吁愁天高:最后的哀叹,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军队的奢华与民众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生意比作鸿毛,形象地反映了经济的微薄。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官府剥削的残酷和对民生的压迫,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宝:象征繁荣与动荡。
  • 豆实:代表基本生活需求,象征民生困苦。
  • :象征着贫困农民的生计。
  • 鸿毛:象征微薄的生活。
  • 柔桑:象征农业的衰退。
  • 骄兵:象征腐败的统治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2. “豆实不得吃”表达了怎样的民生状况? A. 丰收年
    B. 民众贫困
    C. 生活富足

  3. 诗中提到的“九关”指的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军事重地
    C. 经济中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美与人事的交融。
  • 《静夜思》:李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增赋》与《春江花月夜》:前者侧重于社会现实与民生困苦,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美与心灵感受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忧国忧民,后者则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十九首》解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增赋》这首诗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贺新郎(和刘宰潜夫韵) 西江月(送腊茶答王和父)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西江月(十之十) 西江月(十之八) 西江月(十之三) 西江月 水调歌头(十之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京兆鸟 巳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矫枉过正 一掷 如碎如狂 网页 迷魂阵 羽翼丰满 戈结尾的成语 目笑 娱乐圈 别籍异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