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34
吾哀天宝后,刻剥穷锥刀。
豆实不得吃,蕨卖输官曹。
民生於斯时,生意如鸿毛。
安知咸淳际,赤子滋嗸嗸。
税租责三倍,田野晨号咷。
柔桑稊未茁,调帛已骚骚。
骄兵饫醲鲜,黎民窄糠糟。
九关虎豹守,哀吁愁天高。
我为天宝年间之后的动荡与贫苦而哀叹,铲除财富的工具犹如穷人用尽的刀刃。
连豆子都无法吃饱,卖蕨菜还要缴纳官府的税收。
在这样的时代,民生困苦,生计如同鸿毛一般轻微。
谁能想到在咸淳年间,赤子之心却日渐枯竭。
税租加重三倍,田野中早晨的号哭声不绝于耳。
柔嫩的桑树还未发芽,纺织的丝绸却已烦躁不安。
骄横的军队沉迷于美味佳肴,而黎民百姓却只能啃食糠糟。
九关重地如同虎豹守卫,哀叹声在高空中回荡。
高斯得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现实,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
《增赋》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民生困苦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官府剥削的不满。诗中反映出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揭示了经济压迫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增赋》这首诗以强烈的社会现实感贯穿始终,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开篇即以“吾哀天宝后”开宗明义,表达了对唐朝天宝年间之后动荡局势的哀叹,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以“豆实不得吃,蕨卖输官曹”描绘了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惨状,展现了官府的剥削。
全诗的意象层层递进,从个体的困苦到整体的民生危机,描绘出一种深沉的绝望。尤其在“税租责三倍,田野晨号咷”一联中,诗人以生动的画面传达了民众在重税压迫下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民众的无奈与愤懑。结尾部分“九关虎豹守”更是将社会的动荡和军事压迫联系在一起,反映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还能体会到那种无力的悲哀与愤怒。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官府剥削的残酷和对民生的压迫,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悲痛。
诗中“天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豆实不得吃”表达了怎样的民生状况?
A. 丰收年
B. 民众贫困
C. 生活富足
诗中提到的“九关”指的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军事重地
C. 经济中心
答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增赋》这首诗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