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01
李勉之摄广济尉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我滞湓城每自怜,
相逢相倚杖头钱。
盍簪愁想年穷夜,
览镜羞称壮士年。
萱草满阶堪寿母,
梅花绕屋可名仙。
近家何往非安地,
又买槃塘对岸船。
我在湓城滞留,常常感到可怜,
与人相逢时,只能依靠手中的杖头钱。
不如在愁苦的夜晚,插上簪子,
对着镜子看,羞于称自己是壮士的年纪。
阶前满是萱草,正适合祝寿的母亲,
梅花环绕着房屋,仿佛有仙人居住。
离家这么近,何处不是安宁的地方?
我又买了一只小船,准备渡过槃塘。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元甫,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滞留在湓城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自我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逸与个人的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湓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点出“我滞湓城”,带有一种无奈与自怜的情绪,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接着,诗人借助“杖头钱”这一形象,描绘出一种贫困与无助,仿佛在说即使有相逢之喜,但仍然无法摆脱经济的窘迫。
在“盍簪愁想年穷夜”一句中,“愁想”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览镜羞称壮士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考,既有对自己年纪的自省,又传达出人生的苦涩与对过往的怀念。
下半部分的意象则显得更加明丽。萱草和梅花分别象征着长寿与高洁,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表面上是安静的生活,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织,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叹,又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杖头钱”意指什么?
诗人为何对“壮士年”感到羞愧?
“梅花绕屋”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