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8:58
山行赠野叟
作者:陆游 〔宋代〕
莫笑孤村生理微,
茅茨烟火自相依。
客来旋扫青苔榻,
日在先关白版扉。
妇女忧蚕租叶去,
儿童耘麦荷鉏归。
散人世袭江湖号,
剩欲溪头借钓矶。
不要嘲笑这偏僻村庄的生活是多么微薄,
茅草屋里炊烟袅袅,彼此依偎着。
客人来时,迅速打扫青苔的榻榻米,
阳光照耀着关闭的白色门扉。
妇女们忧心着蚕虫和租赁的桑叶,
孩子们耕种小麦,带着锄头归来。
我这个散人世代相传江湖的称号,
只想在溪边借个钓鱼的石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对简单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陆游在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失意后,愈加向往隐逸与自然的生活。
《山行赠野叟》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诗中不仅有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描绘,还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以“莫笑孤村生理微”引入,作者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偏僻乡村生活的理解与尊重。诗中“茅茨烟火自相依”描绘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炊烟袅袅,显得格外亲切。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描绘客人到访后迅速打扫的情景,表现出村民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珍惜。而“妇女忧蚕租叶去”则展现了农村妇女的勤劳与对生计的忧虑,孩子们的耕作则体现了农村生活的传承与延续。最后一句“剩欲溪头借钓矶”,则将全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陆游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村”是指什么样的地方?
a) 繁华的城市
b) 偏僻的乡村
c) 海边
d) 高山
诗中“妇女忧蚕租叶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兴奋
d) 无所谓
诗的最后一句“剩欲溪头借钓矶”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回到城市
b) 隐逸与钓鱼
c) 参加宴会
d) 工作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山行赠野叟》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山水的宁静,而陆游的诗则更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