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0:53
携家避地
作者:葛立方 〔宋代〕
生身恨晼晚,丧乱适吾遭。
百岁大槐过,三年空谷逃。
平羌无上策,医国付群豪。
年大伤蓬转,愁坡破浊醪。
我出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感到无比遗憾;我正好经历了国家的丧乱。
百岁大槐树下,我过去曾在此经过,而今在这空谷中逃避了三年的岁月。
应对平羌的动乱,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将国家的命运寄托给那些豪杰之士。
年岁渐长,心中愁苦如同伤害了蓬草,面对破碎的醪酒,愁绪难以化解。
葛立方,字子和,号梦庵,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抒发对于世事的感慨。
该诗创作于动乱时期,诗人意在表达对国家动荡的无奈与忧愁,反映了平民百姓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与心声。
《携家避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动乱时代的无奈与痛苦。开篇即以“生身恨晼晚”开宗明义,表达了对自己出生在动荡时代的遗憾,感到命运的不公。接着以“百岁大槐过,三年空谷逃”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身处空谷的孤寂,传达出诗人在历史长河中无奈逃避的心境。
诗中的“平羌无上策,医国付群豪”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迷茫与寄托,虽然寄希望于英雄豪杰,然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结尾的“年大伤蓬转,愁坡破浊醪”则通过对蓬草与浊酒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对生活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以及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通过对动乱时代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自身无奈的深刻体会,表现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人对自己出生在动荡时代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感到自豪
B. 感到遗憾
C. 感到无所谓
“平羌无上策”中“平羌”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个安宁之地
B. 一个战乱之地
C. 一个繁华之地
“愁坡破浊醪”的“浊醪”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内心的忧愁
C. 社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