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46
原文展示
江上赛神
作者: 李端 〔唐代〕
疏鼓应繁丝,送神归九疑。
苍龙随赤凤,帝子上天时。
骤雨归山疾,长江下日迟。
独怜游宦子,今夜泊天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江上赛神的场景,鼓声稀疏却应和着繁密的丝竹乐器,送走神明回到九疑山。苍龙与赤凤伴随而行,帝子(指神明或天帝)在适合的时刻升天。骤然的雨水使山势急速归隐,长江的日落变得迟缓。诗人独自怜惜那些游离在外的官宦子弟,今夜停泊在遥远的天涯。
注释
- 疏鼓:指稀疏的鼓声,象征着节奏的缓和与宁静。
- 繁丝:指丰富的丝竹乐器,表示热闹的气氛。
- 九疑:传说中的山,常与神明的归处相关。
- 苍龙、赤凤:象征着神话中的神兽,分别代表龙和凤,寓意吉祥。
- 帝子:指天帝之子或神明,代表着神圣与高贵。
- 骤雨:指突如其来的雨水,表现自然的变化。
- 游宦子:指在外漂泊的官宦子弟,带有一丝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江上赛神》创作于唐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中,诗人借赛神的场景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同时流露出对游宦子弟的关怀与同情。
诗歌鉴赏
《江上赛神》是一首通过描绘神明归天的盛大场面,表现出人与自然、神灵之间微妙关系的诗作。诗中开篇以“疏鼓应繁丝”展现出一种既庄重又热烈的氛围,鼓声的稀疏与乐器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神明即将离去的庄严感。接着,诗人提到“苍龙随赤凤”,将神秘的神兽引入,强调了神明的尊贵地位。
在自然描写中,骤雨归山疾,长江下日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流动,似乎在暗指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独怜游宦子”收尾,流露出对身处异乡的游子们的关心,表达了对他们孤独漂泊生活的同情。
整首诗在气氛营造上既有神秘又有沧桑,通过对神明回归的描写,隐喻着人们内心对故乡、对归属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对人世间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鼓应繁丝:稀疏的鼓声回应着繁密的丝竹乐器,表现出一种热闹的祭祀场面。
- 送神归九疑:送走神明返回九疑山,展现神秘的宗教活动。
- 苍龙随赤凤:苍龙与赤凤伴随,象征吉祥与神圣。
- 帝子上天时:神明在适合的时刻升天,表现出神灵的掌控与时空的交织。
- 骤雨归山疾:突如其来的雨水归山,体现自然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长江下日迟:长江的日落慢慢归去,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独怜游宦子:诗人对漂泊的游子心生怜惜,表现出人情的温暖与关怀。
- 今夜泊天涯:最后一句将诗人自身的孤独感与游子的漂泊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鼓声与丝竹乐器的关系比喻为祭祀的和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骤雨、日落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漂泊游子的同情与关怀。诗人通过描绘神明的归宿,隐喻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渴望,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鼓: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清冷。
- 繁丝:代表热闹与繁荣的氛围。
- 苍龙、赤凤:象征着神灵的力量与尊贵。
- 骤雨:象征着自然的瞬息万变。
- 游宦子:象征着漂泊与孤独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疑”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座山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神明
-
“苍龙随赤凤”中,苍龙和赤凤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与悲伤
- B. 吉祥与神圣
- C. 繁荣与富贵
- D. 时间与生命
-
诗中体现了对游宦子的什么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山水景色。
- 《夜泊牛津》:陆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李端《江上赛神》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李端更强调神秘的宗教气息,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静谧的山居生活,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