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19
诗词名称: 送黎少府赴阳翟
作者: 李端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
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
白马如风疾,青袍夺草新。
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黎少府即将赴阳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李端认为黎少府是一位才子,值得称赞;而他则像神仙一样高人一等。即便在玉山之上,醉酒也不算什么,金谷的春天已经消逝。白马如同风一般迅疾,青袍也在草地上新鲜夺目。即使有鸣叫的狗在旁,他也不在乎,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来祝福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诗礼: 指诗歌和礼法,古代文人的修养。
- 丈人: 这里指的是神仙或高人。
- 玉山: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金谷: 传说中的美好地方,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白马: 迅疾,如风的白马,象征着旅途的迅速。
- 青袍: 可能指代身着青色长袍的人,象征着高雅的身份。
典故解析:
- “玉山”和“金谷”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象征。玉山引申出一种高远的追求,而金谷则常常与春天相联系,象征着富饶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朋友黎少府前往阳翟的场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在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文人因考取功名而赴各地任职,这种送别诗在当时非常常见。
诗歌鉴赏:
《送黎少府赴阳翟》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祝福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黎少府的赞美,展现了他作为才子的特质,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钦佩与祝福。开头两句“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将黎少府的才华与高尚品德相结合,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则透出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暗示着人生如梦,时光易逝。最后两句“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更是表现出诗人愿意用一生来守护这段友情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常体现出浓烈的离愁别绪,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李端的诗更加注重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充满了温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礼称才子”:用诗和礼法来称赞黎少府的才华。
- “神仙是丈人”:将黎少府比作仙人,突显其卓越的地位。
- “玉山那惜醉”:即使在理想的境地,醉酒也无所谓。
- “金谷已无春”:春天的美好已经逝去,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白马如风疾”:比喻黎少府出发时的迅捷与轻盈。
- “青袍夺草新”:身着青袍的黎少府在草地上显得格外生动。
- “不嫌鸣吠客”:即使周围有吠叫的狗也不在意,表明心中只在乎友情。
- “愿用百年身”: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祝福,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这份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神仙”和“才子”,突出了其卓越。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愿用百年身”来表达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与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礼: 象征修养与才华。
- 神仙: 代表理想与超脱。
- 玉山: 追求的理想之地。
- 金谷: 美好时光的象征。
- 白马: 迅速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马如风疾”意指什么?
- A. 白马跑得很快
- B. 白马是神仙
- C. 白马代表朋友
- D. 白马失去了春天
-
“愿用百年身”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想去旅行
- B. 对友谊的珍视
- C. 想要长寿
- D. 对时光的感慨
-
“金谷已无春”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时光易逝
- C. 自然的变化
- D.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端的《送黎少府赴阳翟》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送别与离愁,但王之涣的诗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李端则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前者宏伟壮观,后者细腻温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