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3
病眼逢药不忍窥,
飞奴走送已嫌迟。
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在病痛中遇到药物,不忍心去看;
小侍女送来消息,已经觉得太慢。
我知道你是多么怜惜那娇弱的梅花,
不让春天的心意落到其他的枝头上。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生病期间,正值梅花盛开之际。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与希望的象征,作者在病中恰逢梅花的映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本诗通过病痛的体验和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渴望。开篇以“病眼逢药不忍窥”引入,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无法认真去看待周遭的美。接着“飞奴走送已嫌迟”,则传达了对消息的渴望与焦急,暗示着生活中的不安。随后,诗人转向梅花,提到“定知着意怜纤瘦”,展现了他对梅花的同情与怜惜。这种怜惜不仅仅是对梅花本身的情感,更是对自己病痛的共鸣。最后一句“不放春心落别枝”,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坚持与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细腻而复杂,既有病痛的无奈,也有对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病痛中对生命脆弱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寓意深刻,情感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弥逊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飞奴”是指什么?
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什么的感受?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弥逊的《病中初见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描绘梅花,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生命脆弱的感悟,而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两者在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