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0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作者: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老年时曾识渊明,梦中一见那参差的景象。
醒来后心中幽恨,停杯不饮,想歌却又止住。
白发随西风飘荡,屈身在五斗之下,真不应承受这样的痛苦。
问我在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该是另有归来的意思。
要相信这位老翁未曾死去,直到现在仍然生气勃勃。
我们的心事,古今长存,犹如高山流水。
富贵在他年,哪怕得到了,也应该是无味的。
何必执着于东山之事,当年也曾说过,为苍生而起。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英雄,以豪放词风著称。他一生致力于抵抗外敌,歌颂忠义,作品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在那时,辛弃疾感慨自己虽然身处繁华,却心向隐逸,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辛弃疾的《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以其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陶渊明的回忆,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崇敬。开篇提到“渊明”,立刻引发读者对隐士生活的憧憬和思考,接着通过“梦中一见”似乎将诗人与渊明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
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白发西风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则勾勒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表明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洒脱。
整首词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之声,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辛弃疾通过对古人陶渊明的追忆,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失望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真挚而又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陶渊明的追忆和自我反思,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年龄与时间
C. 智慧
D. 幸福
诗中的“高山流水”比喻什么?
A. 富贵
B. 知音
C. 隐士
D.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