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40:24
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锺哑。
被公惊动了瓢泉,泉水倒流至三峡。长安的纸价因此变得昂贵,流传下来的一个字,价值千金,大家争相舍不得。割舍肉体怀念故乡,先生自嘲,何必在乎这些呢?不过举杯问候,世间有何事,如同幼子始终贫穷。谁能理解稼轩的心事,如同在舞雩之下随风而舞。回首落日,苍茫大地,尘埃飞扬如野马奔腾。更想起隆中卧龙的千尺高歌,才刚吟罢。请问何人与我倾诉,雷鸣瓦釜,何以黄钟哑然。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生于1180年,卒于1260年。他的词风豪放,充满爱国情怀,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辛弃疾身处风雨飘摇的时代,内忧外患,表露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是一首表达辛弃疾对国家、故土深厚情感及其内心挣扎的词作。全词开篇即借“被公惊倒瓢泉”引出对历史的回顾,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接着提到“长安纸贵”,不仅反映了文人之间的竞争和作品的流传,也暗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割肉怀归”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尽管身在异乡,他的心始终牵挂着故土。后半部分通过“谁识稼轩心事”的自问,自然流露出诗人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和对世态的失望。
全诗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表现出辛弃疾作为一个文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时代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与追求。诗句间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对个人理想与历史的思考,表达爱国情怀与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反映出诗人辛弃疾的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复杂。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号是什么?
A. 词宗
B. 稼轩
C. 诗圣
“长安纸贵”中的“纸”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诗词
C. 文章
诗中提到的“雷鸣瓦釜”意指什么?
A. 激烈的冲突
B. 安静的环境
C. 文人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